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推广新能源汽车,补贴之外还需打好“基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01-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货币类激励(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等)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且激励工具主要集中在购置和使用环节,在生产研发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激励工具种类相对较少。”

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2015年研究课题《新能源汽车政策工具包解析》显示,上述政策符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阶段性需求。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必须依靠更为完善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

“人们常有一种误区,认为补贴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补贴特别是直接货币化的补贴是把双刃剑,要有一个很好的转换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永伟研究员说,从北京的情况来看,大家越来越相信非货币化的激励政策作用在凸显。2015年北京电动汽车的消费两次攀高,彰显了不限行、不限购政策的效果,这对其他城市的启示作用较大。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历时1年,由来自四个地区的专家组成研究团队,并寻求包括能源基金会、德国国际合作组织的支持,对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四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

“我们想从研究中找到最有亮点、含金量最高的政策,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所用。”张永伟称,美国最有吸引力的政策是零排放政策,研究试图将其引入中国;来自日本的启发是,在政府和产业界的良性互动中,确定一个产业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梳理分析,研究结果还发现: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推广主要依赖政策和激励工具,城市限购、公共充电桩在线管理服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直通窗口、电池回收利用补贴和不限号出行,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影响最大。相比而言,购置补贴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影响不如期望中那么大,政府需调整和优化补贴方式。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