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充电桩“新国标”急促行业洗牌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6-01-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将有力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新颁布的电动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下称“新国标”)是对2011年发布的充电国标的修订和完善,重点解决了安全和兼容的问题,不仅对于电动车和充电桩的技术要求以及关键部位的参数进行了界定,还增加了充电温度监控、机械锁与电子锁联动、绝缘检测和泄放电路等安全要求。

年末加急出台打造中国“新国标”

2015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频发,但是充电设施不完善,依旧是整个电动车商业逻辑在现实推广中存在障碍的最重要因素,追根溯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新版的电动车充电国标迟迟未能出台。

在2014年之前,尽管有老版的电动车充电国标,但普遍认为其中有些标准陈旧而难以实际应用。导致的结果是,很多车企各自建各自的充电桩,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电力公司建设的充电设施,不少品牌电动车也充不了。

实际上,充电“新国标”出台的意义在于统一了充电接口,这是充电桩系列问题的关键,为下一步充电桩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新能源充电行业发展较快的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在参与“新国标”的制订,普天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我们对‘新国标’的修订方向比较了解,为了使我们的充电设施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国标’,我们一直按照‘新国标’的要求致力于解决充电设施运营中存在的安全性和兼容性的问题。”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对记者表示,政府之所以在2015年末抓紧出台这一政策,一方面因为我国电动车充电桩市场规模浩大,但充电标准一直未统一,整个充电桩市场呈无序运营状态,另一方面因新能源汽车充电进入高速发展,为清理行业中一些小而无技术的公司,加速行业洗牌,政府要赶在2016年之前出台相关政策。这也是为2016年中国电动车市场化普及做好铺垫。

责任主体不明确亟待解决

据记者了解,此次“新国标”重点统一了充电桩通信协议,这意味着电动车充电接口在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层面最终实现了统一,这将提高充电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充电“孤岛”。同时,“新国标”也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以减少施行阻力。

“新国标”最大程度地照顾各个企业的兼容性,在通信协议上不兼容的也可以通过软件的升级来解决。尽管如此,问题依然不少。萧函认为,一方面充电“新国标”的执行和监管仍缺乏一个完善的检测和认证的落实机制;另一方面“新国标”颁布后,此前大量标准不一的充电桩、充电站改造升级成本较高,且责任主体并不明确,最后有可能都由政府买单。

对于成本问题,刘峰表示并不担心:“普天一直关注‘新国标’制订,在充电设备采购过程中,我们也一直遵照‘新国标’制订产品的技术要求,所以我们的充电设施与‘新国标’的要求契合度比较高,此次‘新国标’的出台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但我们会积极配合‘新国标’的实施,做好设备的优化和升级工作。”“新国标”虽然已经出台,却并没有明确相应的执行与监管机制——这意味着混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已经建成和售出的充电桩和电动车在‘新国标’实施后将怎样处理,目前并没有统一说法。”萧函如是说。

充电市场或迎来洗牌期

伴随着充电“新国标”出台,目前因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足而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将会得到缓解,充电桩基础设施有望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而“新国标”标准在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设定的高门槛,使得“新国标”出台后,充电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也不可避免地迎来新一轮洗牌。

刘峰认为,因“新国标”在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设定了更高门槛,在“新国标”的高要求下,一些基础雄厚的企业会渐显优势,“而对整个新能源行业发展来讲,经过短时间的改造升级后,未来新能源充电行业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萧函表示,“新国标”的出台,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将进入行业洗牌期,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小型企业将被淘汰掉,行业发展逐步规范;另一方面‘新国标’的出台,将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装备的安全性,促进新能源充电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

刘峰最后强调,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期将很快到来,充电桩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加大。“此次充电‘新国标’的出台,规范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市场,也促进了新能源行业的良性发展,打消了充电设施运营商因‘新国标’不落地产生的投资顾虑,为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