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喜人、成绩可嘉,但困难和挑战也不少”,在1月13日举行的媒体恳谈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用这两句话总结了201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他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对政策高度依赖的市场,随着刺激政策的不断退坡,将成为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竞争之路还很长,有良好技术支撑的企业才能走到最后,中国的汽车企业要做的是努力夯实基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突破30万辆。从数字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规模稳居全球第一。陈清泰表示,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推广促进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说明电动汽车技术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得到市场的认可。
不过,陈清泰也指出,现阶段挑战和困难仍然不少。比如,企业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热情不均衡,尤其是原有的汽车骨干企业发力不够,相对迟缓。此外,他也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快的有点儿让人担心”。
“根据我们国家这么多的经验,当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很容易把企业的主要资源吸引到产能扩张上,从而忽略在技术上的进步。”陈清泰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市场规模确实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但这是在政策驱动下实现的高速增长。在技术积累上,我国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
陈清泰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要由依赖政策向政策和市场双驱动来转变。“退坡政策会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他指出,补贴政策是对本土企业的一种保护,但保护期是有限的,补贴退坡就是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市场当中去摔打、去竞争。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企业需要努力夯实基础,提高技术水平,“在现有的状况下寻找生产能力的扩张投入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平衡,保住自己的后劲儿,老老实实地提高竞争力”。
对于下一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陈清泰表示,要在进一步有序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此外,陈清泰还指出,虽然新能源汽车和主流燃油车相比确实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但并非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弱点。他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其在某些细分市场的独特优势,把当前电动技术能够支撑、能靠市场化运作起来的那些产品和商业模式放开。在整个产业规模做大之后,电池技术等各方面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发展,这也许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动汽车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