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或明年启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布时间:2016-01-21 浏览: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近日表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已经进入倒计时,发改委起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去年12月已正式报国务院审议,2016年将加快推进该条例出台,抓紧制定各项配套细则和标准,确保2017年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启动运行。对此,有业内人士预测,若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立,覆盖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扩大至30亿-40亿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级别。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经启动。截至2015年底,共有2000多个企事业单位被纳入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978.7万吨CO2,成交额14.1亿元。仅2015年当年配额成交量为3263.9万吨CO2,成交金额8.36亿元,较2014年同比分别增长112%和51%。企业整体履约率保持较高水平,企业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保持双降趋势。以市场手段推进碳减排的效果得到充分体现。

据了解,发改委正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度,为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奠定基础。一是着力推进碳交易立法,发改委起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去年12月已正式提交国务院审议;二是扎实推进碳交易顶层设计和基础制度建设,初步确定了全国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和企业边界,针对不同行业提出了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方法,发布了重点行业和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起草了核查报告的实施细则。部署和动员各地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核查报告制度;三是加强基础支撑体制建设。规范引导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项目,运行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四是开展碳交易制度相关的能力建设。

此外,发改委还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开放碳排放配额预分配工作,尽快出台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管理办法、认证规则和核查规则,积极培育第三方核查认证机构,建立碳交易市场监管制度,持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

发改委气候司测算,若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立,覆盖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扩大至30亿-40亿吨。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达12亿-80亿元。

业内有关专家认为,碳交易初期现货交易市场规模不大,碳交易市场未来的活力在于衍生品市场。到2020年,如果衍生品市场建立起来,碳市场规模则有望接近500亿元甚至千亿元级别,包括环保节能设备改造和环保服务、碳排放相关领域以及供碳捕捉服务或碳汇的相关行业将获得巨大市场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以碳排放为标的的金融创新潜力大,特别是碳排放为标的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其中包括CCERs质押、碳期权合同、碳基金、CCERs预购买权、借碳业务等新兴领域也将面临机遇。

分享到:

关键字:碳排放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