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走近这个享有世界首个自然、文化“双遗产”美称的风景名胜区,却发现景区与电站早已融为一体,分不出你我。
“在泰山头上动土”
步入电站的主体办公楼,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杯赫然映入眼帘,这是泰蓄人引以为豪的骄傲。这个工程被泰蓄人戏称为“在泰山头上动土”,因此每走一步都更加小心谨慎。
1998年,设计方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接手主持设计,这也是华东院首个通过投标承揽并成为第一批开展项目管理的大型水电工程设计项目。当时的项目设计总工程师何世海如今已是华东院副总工程师,这次回到他当年日夜奋战的泰安依然心潮难平。
“在许多人眼里,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是与穷山恶水、尘土漫天、乱石嶙峋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泰安在设计过程中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泰蓄获得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高度评价、成为生态精品工程的理由。”何世海说。
沿着水库公路往上走,我们发现悬在峭壁上一排排“鸟巢”。这些“鸟巢”就是建在山体开挖边坡岩石上的绿化盆,里面种满了各种花草。从车窗向外远远望向山头,巨大的堆石面板坝下游坝体已同两岸满目葱绿的山体合二为一。
记者在泰安抽水蓄能电站随处都能感受到: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全部采用泰山民居及风景园林建筑,环库周边布设着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人工瀑布等,与泰山风景融为一体,叫人恍若置身小桥流水、绿荫成行的江南水乡。
在泰蓄的工地上,目光所及之处都进行了绿化,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是下水库的天平湖公园,这个公园完全利用已经失去灌溉功能的病险水库——大河水库改造而成。改造之前,这个地方沟壑纵横、杂草丛生。独具匠心的设计者量体裁衣,利用上库樱桃沟开挖的废弃石渣填筑人造景观,形成了“一湖碧水映岱岳,万顷绿波载白帆”的天平湖公园。
与国旗有关的事
泰蓄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挂国旗的故事。原来,我国的抽水蓄能机组全部都是采用进口机组,国外厂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强大的人才优势,长期把持着机组的调试权。因此,以往我国抽水蓄能机组都是由国外设备、制造厂家与基建单位共同完成的,而且整体启动调试都是制造厂家说了算。泰蓄的一班人马原来是搞火电的,把搞火电的那一套用来调试水电是否行得通?
时任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刘振亚看到了未来抽水蓄能的前景,下决心将其中2台机组由国内单位自主调试。2005年9月,电站上水库蓄水完成,公司与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签订的一纸3、4号机组调试合同引发了人们的疑虑:自主调试到底行不行?
按照合同,3号机组调试时,外方必须交出调试用的电脑和控制程序,并“以我为主”、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费用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技术督导和现场服务。我方调试人员选择了迎难而上,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为保证3号机组调试顺利,谈判不可避免。双方唇枪舌剑,外方采取拖延战术,开出天价,拒不交出调试工具。
最后的结果让人欣喜——尽管外方百般不情愿,也不愿冒违约风险,拖拖拉拉交出调试设备。终于,在新中国57岁生日的这一天,3号机组成功结束无水调试,外方顿时哑口无言,态度只得从强硬转为主动配合。
在谈判最为胶着的时期,泰蓄公司在地下厂房悬挂起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以此激励所有建设者的爱国激情和为实现自主而破釜沉舟的勇气。如今这面红旗依然高高悬挂在厂房入口处的墙上,激励着新一代的泰蓄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现在泰蓄关于抽水蓄能的调试方法都有了国家专利,并上升为国家标准。公司总工赵常伟感慨地说:“现在我国的技术已经世界领先,我们可以‘挺直腰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