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英飞凌公司确定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6-01-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英飞凌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储能网签订2016年度战略合作协议,该司张建浩主任工程师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储能应用展览会上将带来“电动汽车有线和无线充电站的发展趋势”精彩演讲。

个人简历

张建浩分别于2000年、2003年及2009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主要研究功率因数校正开关稳压器,曾在射频功率放大器及开关式电源设计有过深入研究。张博士于2005年获得晶门科技有限公司授予奖学金并于2001年荣获IEEE 电力电子学会论文集奖最佳论文奖。张建浩博士于2009年加入英飞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担任级主任工程师一职。

bibliography:

Martin Cheung Kin Ho received the BEng degree in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he MPhil degree, and the PhD degree from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in 2000, 2003 and 2009, respectively. His research is mainly on the area of power-factor-corrected switching regulators. Dr. Cheung was one of recipients of the IEEE Power Electronic Society Transactions Prize Paper Award for 2001 and was awarded Solomon Systech Scholarship for 2005. In the course of his career, he has worked in RF power amplifier design and switching mode power design. In 2009, he joined Infineon Technologies (Hong Kong) Ltd. as a Staff Engineer.

据了解,英飞凌的微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带您通往美好的未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这些几乎隐形并不起眼的电子元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帮助我们几乎没有损耗地将可再生电能输入电网,驯服大功耗计算机,保护网络数据传输,实现汽车节能。

2014 财年(截止 9 月 30 日),公司的销售额达 43.2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 29,800 名员工。2015年1月,英飞凌收购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该公司是电源管理技术行业的领先供应商,年收入达 11 亿美元(2014 财年,该财年于 6 月 29 日结束),拥有约 4,200 名员工。

据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秘书处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储能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同时,依靠储能技术逐步实现能源转型,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赛迪顾问与中国储能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储能技术与应用展览会将于2016年5月24—2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在加快培育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技术,探索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微电网、分布式能源、风光储输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商业模式运营及技术推动有着重要积极意义。首届中国国际储能技术与应用展览会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16”的重要组成部分,CIBF2016展览面积为82500平方米,参展商将达到1000家,展位数量超过4000个,将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0多名观众参观展览会。

联系方式

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秘书处

第一届中国国际储能应用展览会联络办公室

联 系 人:李湘(13661266197) 罗  芹(15010790851)周晓晴(13488676941)岳蓉( 13681468867 )

联系电话:010-65000267,010-65001167,010-52423233,010-69940026

传    真:010-65002772

E-mail: edit@escn.com.cn

储能应用分会官网:http://www.escn.com.cn/

分享到:

关键字:英飞凌 储能大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