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锂热”冷思考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2-09-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3月5 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三次提到要“大力培育”、“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向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使具体目标有所调整,可是努力的方向保持不变。
 
  近一段时间,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今年2月,工信部披露的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公示稿)有两大亮点,一是自主品牌产品成为了“主角”,二是五款新能源汽车进入了选用车型目录。当月,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3月,财政部出台《节能型或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实施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制止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盲目扩张”,之后尽管在企业联名建议下,修改成:“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这是继2011年底美国对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的又一不利消息。对光伏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也折射出光伏产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受宠了。
 
  对比这两个行业有许多相似之处,也许如今疯狂的锂电池行业应理性思考……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黄鸣表示,中国企业做什么基本都是一窝蜂,不管是否有核心竞争力,这就导致在国外人眼中“ 中国人做什么, 什么烂”。也许一则小故事更能说明国外人和中国人的投资理念不同:一个犹太人开了一家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个犹太人就在旁边开了一家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开了一家超市,整个地区都繁华了。一个中国人开一家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个中国人在旁边也开了一家加油站,第三、第四个中国人都在旁边开加油站,结果导致恶性竞争。
 
  2005年12月,尚德在纽交所上市,施正荣以149亿元的身家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新能源神话故事。随后,我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而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盲目投资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由于不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些省、市、县一窝蜂上马风电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由于光伏的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中间加工制造环节在中国,很容易被“卡脖子”。所以,国际市场的变化对光伏行业影响比较大。投资过剩导致今天光伏行业的尴尬窘境。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个就是我国锂电池市场所面临的情形最形象描写。一边是锂电池行业有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股票更是沾“锂”飙升;一边是锂电企业却面临生存之困,市场却并没有预期那样井喷式地发展。
 
  据相关数据显示,2 0 1 1年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仅8000多辆,与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规定的50万辆以上的产销目标相去甚远。再如,25个“十城千辆”工程试点城市中,完成率超过50%的城市只有10个。
 
  有专家表示,虽然我国有关政策明确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锂电的开发,我国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经验,而对于电动车的开发和应用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时期内,如果过多的投入锂电领域,将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失衡,使得锂电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危险。
 
  有关人士表示,我国锂电池投资现在的确是过热了,甚至有些恐怖。
 
  现在一投就是两三个亿,这么多的资金投进去,却没有产出,都是空的。
 
  一系列投资后,2015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能将达到39亿安时,而那时,中国乘用车EV/PHEV和电动商用车需求在12万辆左右,需消耗锂电池约9亿安时,仅占当期产能的23%。该人士表示,如同光伏、风电一样,锂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应用也需要政府以大规模补贴的形式来推动产业进步,而目前的电动汽车的“十二五”规划中,有些细则还比较模糊,没有落地,一些补贴执行起来有困难,也对地方政府在配套措施建设方面无翔实规定。因此,在锂电池行业投资疯狂背后需要理性思考。
 
  今年,温家宝总理两会工作报告对光伏和风电盲目扩张表明态度,也是警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盲目性和重复投资等问题。这也说明国家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已经不能再延续一味追求速度、一哄而上的模式,而是更注重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在技术进步、配套产业建立等方面着力。
 
  因此,企业在跟风投资锂电池行业同时,要多一份理性思考,自身是否有核心技术竞争力,市场在哪儿,如何抢占市场份额等。这样,企业才能从战略层面出发,最后在将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分享到:

关键字: 冷思考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