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锂电池整体产业链将往国内转移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2-09-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多元材料正在转移。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多元材料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容量、充放电倍率、安全等性能。
 
    钴酸锂是最早商用化的锂电正极材料,也是最早转移到国内的正极材料。国内钴酸锂厂家具有非常成熟的技术,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到韩国和日本。
 
    锰酸锂已经比较充分地转移到国内。锰酸锂的合成技术相对简单,在国内企业中,中信国安、杉杉股份等厂家有成熟的技术,并很早地就实现批量销售,满足了国内需求。在高端锰酸锂方面,日本厂商技术较为领先,国内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磷酸铁锂正快速转移到国内。磷酸铁锂起源于美国,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和加拿大企业手中,Valence和Phostech是全球领先的磷酸铁锂生产商。从08年开始,国内迅速建立起一批磷酸铁锂厂家,并且Valence也在中国投资建厂生产磷酸铁锂。
 
    多元材料也已经开始转移到国内。一方面,消费电子产品功能提升,对电池的容量有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消费电子产品轻薄化使得电池的体积空间越来越小。由于这两个原因,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越做越高,这要求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不断提升。传统的钴酸锂材料已经满足不了性能需求。能量密度更高的多元材料目前市场需求迅速增长。近几年来,杉杉股份、北大先行、天骄科技、深圳振华等企业实现了多元材料的批量销售。
 
    负极材料:钛酸锂和硬炭开始转移。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石墨、钛酸锂、硬炭和硅基负极等,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有较大影响。
 
    天然石墨是最早实现商业化的负极材料,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技术,并且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宝安旗下贝特瑞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商,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近80%的厂家在使用贝特瑞的天然石墨负极。
 
    人造石墨较早地转移到国内,但更核心的技术仍然为日本厂商垄断。杉杉股份旗下上海杉杉是国内人造石墨市场份额最大的生产商,其产品在业内口碑良好,负极材料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二。
 
    钛酸锂具有优秀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是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最佳选择之一,日本厂商实现了商业化,国内厂商仍有较大差距。
 
    硬炭和硅基负极等其它负极材料尚未完全实现商业化,国内外厂家都在加紧研发。
 
    隔离膜:四十多家内资企业在建设生产线。隔离膜依然是锂电产业链技术门槛最高的环节。日本旭化成、东燃化学和美国Celgard公司是隔离膜市场三大垄断巨头,全球市场份额各占约20%。
 
    目前80%的隔离膜依靠进口,进口替代空间大。目前,国内主要有星源材质、金辉高科和新乡格瑞恩等厂家拥有规模化的隔离膜生产线,产品多用于中低端锂离子电池。高端隔离膜和动力电池隔离膜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隔离膜子行业正在迅速转移到国内,我们预测两年后将有大批量的国产隔离膜推上市场。上市公司中已经介入隔离膜领域有佛塑科技、沧州明珠、云天化、九九久、南洋科技、大东南等。另外有超过三十家非上市公司也已经开始建设隔离膜生产线。
 
    电解液中国份额扩大,六氟磷酸锂国产化加速。日本地震改变了电解液市场版图,中国电解液生产商的市场份额从10年的16%上升到11年的38%。其中,国泰华荣的市场份额上升很快。日本地震加快了产业转移,电解液产业从日本转移到中国大陆是大势所趋。
 
    六氟磷酸锂环节仍然被日本厂家垄断。其中,森田化学、关东电化和SUTERAKEMIFA这三家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总和超过70%。
 
    中国在六氟磷酸锂的批量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估计几年后有可能实现全部国产化。天津金牛、多氟多和九九久实现了六氟磷酸锂批量生产。另外,江苏国泰、广州天赐和汕头金光也在进行六氟磷酸锂的研发和试生产。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整体 产业链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