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英利获银行输血超20亿元 等待后续重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财新网 发布时间:2016-02-02 浏览:

记者日前独家获悉,英利集团(YGE.NYSE,下称英利)获批银行超过20亿元的新增贷款,以缓解当前巨大的财务压力。消息人士透露,该笔资金由国开行牵头,争取年前发放,“让英利员工过个好年”。

此次英利获得银行“输血”,正是金融债权人委员会“帮扶”英利的结果。知情人士介绍,各方都认为英利主营资产是优质的,债务压力多由前期投资失误造成。此次“输血”意在用空间换时间,让企业继续维持下去,为后续重组赢得时间。

作为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英利已陷入债务危机多年。公司自2011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当前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100%,2015年前三季度,亏损额超过5亿元,同比增长310%。

出货量越大,占用现金流越大,英利被迫收缩了自己的规模。2014年,英利将连续两年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位置让给了天合光能。

2016年1月底,网络传出一份中国银监会印发的文件,题名为“关于印发《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文件称,银监会和国家能源局支持英利债务重组,成立金融债权人委员会,由国家开发银行担任债务重组主席,积极推进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尽快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债务重组方案。

英利方面随后公开确认了此份文件的真实性,并表示英利正在积极努力希望以“债转股”的形式跟银行合作,化解目前的债务危机。

英利作为一家私营企业,获得中国政府部门如此大力度的支持,这与光伏行业依赖政府培育和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2013年,同属光伏巨头的无锡尚德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当时就得到了无锡市政府的多方协调和帮扶。三年之后,英利也没能扛过经营困难,再度陷入债务危机,但其帮扶对象已然升级,由地方政府变为中央政府和银行。

记者了解到,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曾多次向上级政府反应企业困难,并得到上层领导批示予以解决;而作为英利集团最大债权人、也是金融债权人委员会主席的国开行也在积极组织解决英利的债务危机。

截至2014年底,英利的银行贷款共计104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国家开发银行河北分行,其他银行还包括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强力输血一方面体现国家政府部门“帮扶”的诚意,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英利控股的资金链已经频临断裂,不“输血”则难以为继。

据知情人士透露,英利债务重组方案其实有两套,除了上文提到的金融债权人预以“债转股”的形式重组之外,还有一套方案为引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注册资本为362.57亿元人民币,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并称为中国四大国有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信达具有专业的不良资产和债权转股权的处置经验,而银行的债转股可能就是简单的“削债”和“输血”,很难从经营管理上对英利有实质性监督。

业内人士表示,英利之所以出现债务危机,与其早年投资失误以及管理层的能力欠缺有关,银行的单纯“帮扶”恐难以改变英利长期亏损的局面。

与无锡尚德和赛维LDK一样,英利也存在短时间内过度投资导致的巨额负债。特别是对六九硅业的投资,因多晶硅市价快速下跌,直接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无力偿债。英利亏损多年却坚持至今,迎来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大爆发,也等到了各方重组其资产的信心。2015年以来,国内光伏制造企业几乎都满负荷生产,且毛利率达到15-20%。

原标题:获银行输血超20亿元 英利等待重组

分享到:

关键字:英利 重组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