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亚洲锂都”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宜春市现探明的可开采氧化锂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居锂矿石世界第一位。宜春此前32年来一直只将产出的锂云母、钽铌精矿等作为国内外企业的生产原料,没有作任何精深加工。
2008年4月,宜春新上任的市委书记谢亦森在深入调研后,决定积极推动规划锂电产业的发展,倾力打造锂产业链条:以锂电汽车为目标,3年内打造亚洲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基地,并全部本地加工成工业用品和终端产品;5年内建成中国最大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10年内建成35万辆以上大、中、小锂电汽车生产基地,并建立国内或国际一流的产品与技术研发、测试中心,打造“亚洲锂都”,跻身江西省4个千亿元产值产业工程之列。
目前,宜春的锂电产业正在按照“钽铌锂矿石——锂云母——碳酸锂——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锂电池——锂电汽车”的产业链前进,“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建设千亿工程,打造亚洲锂都”已成为共识。
为新能源汽车“加油”
在锂电产业链条中,最核心的是动力锂电池。
据了解,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高电压、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一辆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的轿车充电7小时(14度电能)可行驶100多公里,可代替10升汽油。使用锂电池的汽车运行成本比燃油汽车大大减少,性价比高,而且环保。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作为宜春市锂电产业规划论证组的组长,对锂电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比较高,1亿吨油可产生约3亿吨二氧化碳。从国家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上来说,发展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形成相关产业链条,是大势所趋。”
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交通处处长武平亦表示:“科技部非常关注锂电产业。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新能源的振兴规划,锂电产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这一产业做好了,不仅可以提供新能源,而且可以达到振兴经济的目的。”
这一系列肯定,“捧火”了宜春锂电产业项目:去年11月,江西江特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出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的第一个“果实”——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江西福斯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已投产;今年3月底,市政府与国家电网江西电力公司签订了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协议,双方将于今年在宜春合作建设首座电动汽车中型充电站及50个充电桩。
对宜春锂电产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谢亦森显得谦虚而乐观:“一个产业的形成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在我的任期内宜春的锂电产业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更多的则是创业的艰难。发展锂电这个方向是对的,我坚信只要认真地坚持下去,一定会形成气候,因为发展新能源的世界潮流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