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新能源车成鸡肋还须举措更给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荆楚网 发布时间:2016-02-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作为湖南新能源汽车重点推广城市,在株洲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到多重补贴,额度最高甚至可达到10.8万,同时还有其他优惠政策。但尽管如此,市场反响却并不热烈,2015年我市仅1062台新能源私家车上牌。

新能源汽车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益处,已成篇累牍,无须赘言。各地在推广新能源汽车上,也是不遗余力,在一线城市可以不用摇号,在更多的地方,则给予财政补贴。在株洲,除了能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外,还能享受到与之对等或更多、由省级和市级共同承担的国家财政补贴1:1的省内补贴,最多可达10.8万。除此,部分车型还能享受免购置税、包上牌、免车船税等优惠。力度不可谓不大,举措不可谓不给力,然而,全年仅1062台新能源私家车上牌的结果,却让政策预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消费者不买帐,首要的是因为续航能力太“坑爹”。尽管厂家标明的续航里程最低为80公里,最高可达250公里以上,但更多的消费者感受是每次充满电后运营的实际里程只有100公里左右。如果一天充2次电,全天需要充电的时间为11小时左右。想一想都可知道,买来的车如果只是为了充电,慢说进军出租车行业,就连普通家庭,恐怕也难以承受如此煎熬。充电时间过长、充电太麻烦,使用不便,让新能源车成了“鸡肋”,刚买不久就闲置在家,不少市民仍开老车出行。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续航能力短期内或难以实现,但这却肯定是新能源汽车大量推广必须攻克的技术难关。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短期内还需考虑的,是其他替代方法。总之,不让新能源汽车“趴窝”,能够顺畅地该用能用,是新能源车推广应有的前提和保障。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力,不仅与消费者热情低有关,也与销售商不买账。销售商不买帐的原因,在于补贴的资金迟迟不能到位。资金不到位导致许多商家自己垫钱,在现金为王的时代,虽然补贴迟早会兑现,但兑现的迟早对于经销商来说,无疑是有巨大差别的。

如果说技术创新需要假以时日,但让补贴如知时节的好雨,却应该是没有技术壁垒的。只要相关部门工作态度积极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热情迫切些,应该不难做到。事实上,不止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更多的惠民举措,也因补贴的“迟迟”而受到影响,这确实是值得反思的。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