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据媒体报道,最近国际金融界领袖齐聚上海,为9月将在杭州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举行筹备会议。最重要的议题包括绿色金融,即公共和私人部门投资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减缓。此前三十多年,中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得益于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制成品出口。如今,中国领导层正在推动一场由投资驱动向消费拉动的艰难转型。
绿色金融为中国提供了展示自身承诺、同时为国内民众带来积极成果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的环境挑战是严峻的。快速城市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三分之二的地下水变得不适合人类使用,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污染。去年12月,北京首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当月晚些时候,北京再次发布红色警报。此外,环境挑战再也无法局限在任何单一国家或大洲了。正如其他任何国家一样,中国的碳排放或环境恶化对世界的共享环境构成威胁。
去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简称国合会)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也公布了建设现代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建议包括创建绿色股票指数、绿色评级体系、公私合营绿色基金,以及全国性的碳排放和污染配额交易市场。
去年12月,中国央行建立了一个绿色债券市场,对银行绿色贷款进行补充。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布全国性绿色债券发行指导意见的国家。
中国的绿色金融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巨大机遇。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估计,未来5年里,中国每年需要对绿色行业投入至少3200亿美元。不过,当前的财政资源仅够覆盖所需资金总量的15%。
中国绿色市场的开放,可能会引来大量的私人投资,弥补资金缺口。据高盛估计,未来5年期间,“绿色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清洁能源是另一个重大的市场机遇。利用市场原则以及证券化和收益工具等创新金融结构,有望形成深度大、流动性好的公开资本市场,造福于各方。
中国也把绿色金融作为担任今年G20轮值主席国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在这方面,中国央行和英国央行(BoE)共同主持一个绿色金融研究小组,集思广益,为动员全球绿色投资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