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同济大学在先进储能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6-03-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张存满教授课题组联合通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Mei Cai博士课题组近期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Energy Environ. Sci., 2016,9, 102-106, IF=20.523)发表论文“Nitrogen-doped activated carbon for a high energy hybrid supercapacitor”。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李冰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存满教授与Mei Cai博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项目和同济大学-通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联合项目的资助。
      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受关注度最高、应用前景最好的两类电化学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可达10kW/kg以上)和超长的循环寿命(通常10万次以上),但其能量密度很低(通常低于10 Wh/kg);锂离子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目前产品可达100-200 Wh /kg),但其功率密度较低(通常低于1000 W/kg)且循环寿命较短(通常低于2000次)。功率密度的高低通常对应着充电时间的长短,功率密度越高,充电时间越短。作为车用动力储能系统和电网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而言,通常希望储能电池既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又具有高的功率密度,而且还兼具长的循环寿命。相比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唯一的优势是具有高能量密度,如果把锂离子电池的储能原理融入超级电容器中,就有可能寻找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文中图

     该论文以自主研发的氮掺杂超级活性炭作为混合电容器的正极材料,以自主研发的硅炭材料作为混合电容器的负极材料,创新性地研发出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超级电容器。该氮掺杂活性炭正极材料在高能量混合电容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课题组利用农业废弃物的玉米芯作为前驱体,以氨气作为氮源,制得比表面积高达 2800 m2/g以上的氮掺杂活性炭。该新型混合超电容器在1747 W/kg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高达230 Wh/kg(基于活性材料计算),而在141Wh/kg能量密度(基于活性材料计算)下,其功率密度可高达30 kW/kg,其循环寿命达到8000次以上。该研究成果为研发下一代高性能储能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可能具有巨大的商业化应用潜力。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储能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