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委员为政协清洁城市支招 破除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尴尬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发布时间:2016-03-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又是两会,又遇雾霾。这对于关注城市雾霾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来说,是个永恒的话题。

新能源车遭遇“叫好不叫座”

节省能源,降低使用成本,更主要是无污染或少污染。这样的汽车本应该最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理念,更应该是汽车市场的主力军,然而情况却并非如此。

“问10个人有9个人都说支持发展新能源车,但当问到是否愿意买新能源车时,只有1个人说可以考虑。”这是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近期在郑州和北京街头做的几次随机访问做出的调查,其访问对象多数是年轻人。

“这个结果让人亦喜亦忧。”陈世强说,从回答来看,年轻人对我国污染问题却有思考,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有共识。但9人中只有1人表示会买新能源汽车的现象,又让陈世强感到忧虑。“他们支持发展却自己又不愿意买,恰恰暴露出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除陈世强外,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侨联主席王亚君近年来也一直关注着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就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王亚君接连提出了几件提案。其中在《减少空气污染应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提案中,她建议我国大力发展插电式电动汽车(PHEV)和延程式电动汽车(EREV)。

配套设施不健全是主因

对于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陈世强、王亚君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屠杰都认为这与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工程不健全有密切关系。

陈世强委员访问的一位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附近的青年杨晓东(音)表示,发展新能源车是趋势,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更主要是环保。

“不买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目前用起来不大方便。”杨晓东是山东临沂人,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买车就是为了上下班,那问题不大,因为现在的电动车充一次电,能跑三、四百公里,够我一周上下班用的。”

但是,杨晓东说,每年春节他都会开车回老家过,北京到山东临沂距离好几百公里,如果开着电动车回去,走到一半就会因电池耗尽而瘫痪在路上。“不要说去外地在路上断电了找不到地方充电,现在就是在北京这样的特大都市,一旦汽车在路上没电了,都找不到充电站。”

陈世强委员认为,事实上,充电站和加气站建设滞后已然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命门”,也正是民众对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的根本。

新能源车配套设施现状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十三五”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未来解决我国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能源汽车既包括电动汽车,也包括燃气汽车。”陈世强委员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加速发展,而其下游充电设施和换气站数量却严重不足。

陈世强说,以电动车为例,充电设施主要有充电站、充电桩两类。充电站采取集中式充电,可同时为多辆新能源汽车充电。充电桩主要分布于各个居民小区或工作地附近的停车场,多用于私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当前我国各个试点城市的充电设备较少,且设备分布较集中,消费者充电不便,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不断增多,现有的充电设施规模远远无法满足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年度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37万辆。

陈世强委员也坦言,根据多家媒体测算与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全国已安装并投入使用的充电桩数量仍然难以突破60000台(拟统计)大关,要达到车桩比例1:1.5的最低水平,面对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市场,充电基础设施急需增加。

前景可观但问题依然多存

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严重滞后,因为行业内的主流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又遇到新国标的出台和修正,所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会多一点。

据了解,不同细分领域中,发展的速度与效果不尽相同。在政府管理的公共用车领域,如公交用车,在新能源汽车普及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由于规律性用电及规范化使用,整体的运营模式已经实现了市场盈利;而在私家车领域,情况更加复杂,使用者的驾驶习惯与用桩频率多变,充电桩不能物尽其用,只是呈现出小众化模式的发展,仍需探索更加合适有效的商业模式。

陈世强委员说,虽然充电设施的建设差强人意,但据投资分析人士调查指出,充电桩市场即将迎来发展的高峰阶段,有预计称2016年我国充电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

“充电设施的发展前景固然可观,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监管体系暂时缺失;规划缺失,包括缺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与功能的基础规范,充电基础设施没有匹配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电力规划;不同地区、主体建设设施差异大,互联互通、用户通用兼容没有保障,临时设备,用地没有保障,无法常规运营;行业缺乏成熟商业模式,投入产出模式不清,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缺乏基本规范,充电服务定价困难等问题。”屠杰委员表示。

“十三五”新能源车如何走出尴尬现状

陈世强委员建议,一是各地区各部门下一步应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由政府主导,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而部门之间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规划、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将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纳入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确保新能源汽车能够充得上电。

二是将充电站与加气站合并建设。他说,政府鼓励充电站与加气站合并建设,统筹协调各领域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并建立有利于基础设施长期运营的充电收费价格和运营收费机制,引导市场建立投资收益可行的商业模式。

屠杰委员则建议,无论充电站还是加气站,不仅要解决在城市遍布建设问题,还要在全国各地形成网络覆盖,让新能源汽车不再只能跑短途,还要让它实现“全国随意跑”。

让新能源汽车“全国随便跑”,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充电器和加气站标准的统一,让电动车实现随处可以换电池而不是停下来充几个小时的电,燃气汽车也可以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随时加上气。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