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车用动力电池产业诸侯混战 投资混乱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0-10-27 浏览:

  “如今的锂电池行业就像春秋时期诸侯混战一样,有没有实力都想进入,先占个地盘再说。”国家“863”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谈到当前锂电池投资热潮时如是说。

  自从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以来,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成了地方、企业热捧的对象。新能源汽车的“三横三纵”中,将电池、电机、动力总成系统确定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横”,希望相关企业能够在这三方面增加研发投入,早日实现产业化。然而,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的热捧已经出现了不理智的投资行为,盲目投资现象频发,尤其以锂电池行业为甚,产能过剩的隐忧在业内弥漫。

  锂电池企业如雨后春笋

  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使民间资本闻风而动,锂电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这些企业中,有原本就是电池企业现在升级制造动力锂电池的;有原本是其他行业的企业,但看好锂电池发展而投入大量资金的;还有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投资建厂的。

  今年5月,生产电子元器件、通信整机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振华科技(000733)发布公告称,为寻求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基于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前景的看好,公司决定投资2000万元进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与振华科技一样,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前景看好,继而大量投资的企业有很多。佛山照明(000541)从2009年9月开始投资碳酸锂提取项目,涉足与锂电池相关的行业。就在今年8月,佛山照明又公布了多项投资计划,将筹建1亿安时铁锂电池的生产及集成基地,预计投资总额2.61亿元。今年6月,已经在手机用锂电池材料领域进入世界三强的杉杉股份(600884)宣布,将与日本企业合作进一步推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并为杉杉股份进军汽车电池市场奠定基础。最近的一次,是奇瑞汽车与明基材料将成立合资公司,投资1.6亿元,进军车用锂电池隔膜材料。

  除了这些新涉足动力锂电池的企业,原本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比亚迪、天津力神、万向电动车等,也纷纷公布了产能扩张计划。

  河南省锂电池企业的发展,也许更能形象表现出目前民营资本追捧锂电池的现象。据河南省一家电池企业负责人介绍,从2009年开始,河南省投资锂电池的企业一下多了起来,由原本的20多家企业变成了40多家,并且不断有新的锂电池厂成立。江苏省常熟市合众环保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新能源汽车专家沙永康介绍,这种现象不仅在河南一个省出现,在全国很多省份都存在。

  投资过热 产能过剩难以避免

  如此多的锂电池生产企业,产能是否存在过剩的状况?王秉刚告诉记者,年前,他曾经对全国主要动力锂电池企业进行了调研,当时全国有几十家相关企业。“根据调研结果,如果当时这些企业的规划产能都能实现,那么到今年年底,生产出来的电池将能够满足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可是现在批量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又有多少呢?”王秉刚说,“现在锂电池企业数量已经比我们调研的时候有了大幅增加,全国锂电池产能究竟有多大,我也说不清楚。”不过,他话锋一转,又对记者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是规划产能。实际上,锂电池企业当初雄心勃勃的规划实现了多少呢?”在王秉刚看来,真正有实力研发、生产车用动力锂电池的企业并不多。

  沙永康告诉记者,目前锂电池行业投资过热,存在产能过剩的危险。“如果这些企业不加以规范,将来肯定会出现产能过剩,而且会有大量低端产品充斥市场”。

  “锂电池市场非常大,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都需要使用锂电池。目前我国锂电池市场的现状是,低端电池太多,一些企业技术水平很低,他们的产品只能使用在手机和小型电子产品上。而恰恰是这些企业,标榜自己掌握了电池技术,要进军车用电池领域,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银行贷款、资本投资扩大规模,但常常是后劲不足,甚至有投入无产出。”沙永康说。

  有效产能严重不足

  一位长期关注车用锂电池行业的专家也曾对媒体指出,现在我国一些锂电池企业经常投入几亿元建厂房、买设备,但一直没有形成任何有效产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有甚者,一些民营资本打着生产车用锂电池的幌子,向当地政府要优惠政策,真正目的是为了“圈地”。王秉刚说:“个别企业拿到土地后盖几间空厂房便‘占地为王’,这是钻政策的空子。”

  沙永康还向记者透露,他曾经去一些新兴的锂电池企业调查,结果大吃一惊。这些企业其实就是空壳公司,是风险投资基金或私募基金投资成立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资本市场“圈钱”。

  锂电池行业如此混乱的局面被王秉刚形容为“春秋时期”,“将来还会在市场机制下出现‘战国时期’。”王秉刚形容,“现在这种‘春秋诸侯混战’局面引发的后果就是,真正能用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电池有效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

 
分享到:

关键字:车用 动力电池 产业 诸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