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中国车市虽然已进入缓速增长期,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跨国车企争相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或通过不断引进新产品,或通过继续投资建厂,或协调经销商利润……以挖掘更多中国市场潜力,进而提升全球业绩。
■中国市场销量贡献率可观
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均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分别增长3.3%和4.7%,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尽管整体增速放缓,但这一巨大市场对于国内外车企来说,仍具有“致命诱惑”。
而从各跨国车企中国汽车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比例也不难看出,中国市场仍是跨国车企不可缺失的重要战场。
通用汽车日前发布其2015年全球销量报告显示,总销量排在丰田和大众之后,位列全球销量榜第三位,共计售出980万辆车。通用力压大众,成为在华销量冠军。通用及其合资企业2015年的在华销量刷新历史纪录,达到361.3万辆,同比增长5.2%。中国市场销量占比36.7%,中国成为通用全球最大市场。对于通用,中国将是其聚焦盈利的主要市场。
大众汽车2015年全球销量993.06万辆,同比下跌2%,第四次败给了丰田,位居全球车企销量榜亚军。2015年全年,大众(中国)及其两家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汽车交付量达355万辆,同比下跌3.5%。中国销量占比35.8%。今年1月,虽然大众品牌在包括欧洲、美国等全球主要市场的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众品牌1月在欧洲下降3.1%,在德国下降5.2%,在美国下降15%,在巴西骤降43%,在俄罗斯下降28%),但依赖于中国市场的强劲复苏(大众1月在华销量突破40万辆,同比增长13.9%),大众集团旗下所有品牌1月全球销量近85万辆,同比上涨3.7%。显然,经过“排放门“事件的巨大冲击,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发挥优势,冲顶冠军,大众汽车更加需要倚重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对标致雪铁龙、本田、福特等跨国车企的全球业绩贡献率也都不低。2015年,标致雪铁龙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总销量为73.6万辆,同比下跌0.9%,其在华销量约为73万辆,占比24.6%;2015年,本田在华年销量创新高。总销量达101万辆,与2014年的79万辆相比,同比大增27.8%,其中,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的销量分别超过60万辆和40万辆,销量占比21.4%;福特2015年在华销量打破纪录,同比增长3%至111.5万辆。其中,福特在华乘用车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去年总销量为83.6万辆,同比增长7%。
■跨国车企在华争相布局
中国市场对全球车企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面对这块大“蛋糕”,跨国车企纷纷加强布局。可以说,跨国车企抢占国内市场的步伐从未停歇。
其中,SUV车型和新能源汽车是布局的新亮点。不少跨国车企也开始围绕这两个细分领域做文章,建新厂、扩产能、推新车。
大众(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我们对2016年大众在华表现持积极乐观的预期。大众品牌将推出21款车型,继续提供能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将重点聚焦在SUV、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互联等领域。大众将维持现有的在华投资计划,未来几年内在华年投资额将超过40亿欧元。”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逐步认可,这一领域也成为跨国车企布局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向,大众汽车透露的未来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其抢占未来行业制高点的依托,丰田这个老牌新能源车企更是加大投入,福特也不甘示弱,欲分一杯羹。据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最新快报显示,2016年度丰田将继续推广以双擎为代表的节能新能源车型的同时,同时更加深入推进本土化战略,追求以“年轮经营”理念为指导的持续而健康的成长,力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再创新高的115万辆。进入2016年,福特发布了“创新2020战略”,除了对现有车型进行更新换代之外,还会继续引入新车型,发力更多的细分市场,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福特插电式混合动力MPV车型C-MAX En-ergi和蒙迪欧混动版两款新能源车型将于今年引入中国。未来5年,福特还将引入20款车型,并投资114亿元人民币以提升其在华产品研发能力。
相对于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重点方向,SUV更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车型,各跨国车企在SUV领域的布局可谓煞费苦心。
SUV车型是助力本田在华销量实现强劲增长的关键,去年东风本田XR-V和广汽缤智SUV的销量均达到11万辆以上,本田在华总销量的贡献度的近三成都来源于SUV车型的热销。本田中国本部长长仓石诚司表示,本田将深耕SUV领域,未来3年将发布15款新车,其中8款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包括向中国引入全新SUV新车型。据了解,以去年上海车展发布的Concept D 概念车而专为中国打造的中型SUV也将于今年上市。此外,按照标致雪铁龙规划,旗下东风雪铁龙和标致未来每年将分别至少推出1~2款新车,5年内推出10余款全新车型,东风雪铁龙有望基于PSA最新EM2平台推出一款全新中型SUV,以弥补其在该细分领域的空白。
虽然雷诺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但是雷诺公司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并对其即将在中国投产的新工厂充满信心。雷诺公司投资了8.7亿元人民币与东风汽车公司在武汉建立了新的汽车工厂,该工厂的年产量为15万辆。雷诺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SUV车型,雷诺公司在中国的第一条生产线将生产雷诺Kadjar SUV车型以及Flu-ence车型。
除了不断引进新产品和继续投资建厂,协调经销商利润也是跨国车企抢占中国汽车市场的招数之一。2015年在中国市场大获全胜的奔驰,2016年将在继续保持平稳价格的同时,针对中国市场制定新的经销商盈利点,包括售后服务、金融服务、二手车业务以及融资租赁等。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CEO倪恺表示,奔驰在华高速增长的决胜关键不仅仅是其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还有经销商与厂家之间的信任与共赢,以及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入剖析。未来,奔驰将会继续引入更多新车型,以产品为轴,加上品牌、生产和销售的各方联动,奔驰未来的发展将会得到优质的保证。
■加强布局引发竞争格局生变
随着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布局的加深,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两极分化也将更加严重。
当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时,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在市场上较为轻松地分得一杯羹。而当市场增速放缓时,优胜劣汰的规律则会体现得愈加明显。在此情况下,2016年的整体汽车销售环境很可能会由于宏观经济、产业升级等因素影响,比去年表现得更为严峻。
在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看来,虽然依靠最后时刻的发力,中国车市在2015年年底从负增长的泥潭中顽强地“爬”了出来,且2016年1月有个不错的开局,但下一阶段的车市肯定不能和过去10年相比,增速会回落到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当的速度,大约保持在6%左右。对此,民族证券首席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表示认同。“2015年乘用车企效益两极分化严重,2016年会更加严重,即使有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也挡不住。在这种环境下,车企处境会越来越难,尤其是技术实力较弱的企业。”他说。
在曹鹤看来,经历了去年残酷的市场竞争后,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未来的重点工作是持续提升品牌力,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寻找并开拓全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决定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产品规划、产品力、品牌、服务等方面构成各车企的综合竞争力,而决定企业优劣的根本因素就是车企的综合竞争力。在车市增速放缓,自主品牌借SUV向上,跨国公司加强攻势的环境下,各车企需将心态放平稳,精耕细作,对市场的心态认知、营销手法、成本控制等要再做调整,重新制定符合新常态市场规律下的策略。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的升级,市场叫座的产品越来越以需求为主,而非依赖车企计划和自身研发的节奏。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产品投放到市场,一个品牌在某一细分领域的缺口,会迅速被另一品牌的产品所补充。当前局面之下,如何做到在中国市场“无法被复制”,成为车企角力的重点。“跨国车企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把关键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推出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崔东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