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中科院理化所高性能锂硫电池研究获进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6-03-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硫的高理论容量(1675 mAh g−1)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硫具有不导电、中间产物聚硫锂溶于电解质、体积膨胀严重等缺点,这些问题使得锂硫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安全性、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发展了一种在三维多孔碳(3D PGC)结构中原位制备并负载硫的新方法,硫在保持纳米分散的前提下,负载量达到90%,创造了硫的最高负载量纪录,电极初始比容量高达1382 mAh g-1;硫的原位负载还形成碳硫键,显著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经过1000次循环后,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仅为0.039%,达到了当前的最高循环稳定性。因此,这一材料在提高硫的负载及利用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电极材料3D S@PGC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开拓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 10601)。随后,国际著名碳材料学家Rodney Ruoff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季恒星在《物理化学学报》杂志上撰写亮点文章(Acta Phys. Chim. Sin. 2016, 32, 797),对以上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进行了评价。

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

  3D S@ PGC复合物形貌和元素分布:(a-c)为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图片,(d-f)为TEM图片及对应形貌中C和S的分布 

分享到:

关键字:锂硫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