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催生扭曲市场行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6-04-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对新能源汽车补贴之类本身已不合时宜的补贴政策重新论证、并及时调整、规范。与其浪费宝贵的财政资金,甚至催生扭曲的市场行为,还不如干脆取消。

据报道,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成为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大国。不过,部分电动汽车厂和租赁运营公司,以循环使用电池组装配整车方式,以少充多,骗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量补贴。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乱象频出,既与企业自身的逐利行为有关,同时也与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量,协同造假“骗补”分不开。想想看,全年不到38万辆的产量,居然分布在3412款推荐车型里面,每款车型不过百余辆,这不是“全民大炼钢铁”是什么?

不排除各地“大干快上”是出于理性的市场选择。毕竟,新能源汽车是一只“绩优股”,值得抢占先机;国家屡次发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甚至将其视为制造强国的“利器”。但政府补贴的巨大诱惑,或许也是导致目前新能源汽车乱象的一大诱因。

此前有媒体披露,一辆“6—8米纯电动中巴车”,“国补”与“地补(地方性补贴)”加起来居然高达60万元,即便不算售价,也远远超出成本。面对唾手可得的“补贴”,自然会刺激企业以扭曲的行为去猎取。巨大的利益面前,所谓的在独立平台再开发,已经不赶趟了,于是乎,国内企业生产的电动车只能是传统车型改良。

可见,企业乃至个别地方政府之所以“急功近利”,关键还在于有“功利”可图。也即,只要新能源汽车市场并非完全的市场导向,而是主要由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则必然滋生种种扭曲和乱象。这样讲,并非是讲新兴产业不需要政策扶持,而是意在强调,任何政策扶持必须基于市场的真实情形。

因此,目前之计,一方面应该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公然造假“骗补”的企业以及地方,强化甄别,施以重拳,严肃问责;另一方面,不妨认真考虑政府补贴的存废问题,对那些本身已不合时宜的补贴政策重新论证、并及时调整、规范。与其浪费宝贵的财政资金,甚至催生扭曲的市场行为,还不如干脆取消。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好不好、有多好,最终还得经由市场来选择、决断;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能不能成长起来,同样需要在市场中经由竞争的搏杀来决定。温室里长不出强健的花木,过度的政府干预,恐怕只能适得其反。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补贴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