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正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国家电网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就先进输变电、智能电网等6个领域开展技术及设备方面合作的协议。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产业之一。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建设,2011年开始的智能电网将正式进入建设阶段。电网建设投资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一次设备子行业和二次设备子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巨大。智能电网建设将逐步改变电力产业对传统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对相关设备制造、接入等技术产品具有巨大想象及市场空间,也必然受多方资金关注。
申银万国:看好技术领先的供应商
申银万国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报告认为,特高压建设进展有望大幅超预期。报告看好在特高压领域技术领先的供应商,报告依次推荐为:中国西电(601179)、特变电工(600089)、平高电气(600312)、荣信股份(002123)、天威保变(600550)。
报告指出,国网公司2011年电网投资将达2925亿,同比增加约281亿,考虑南网约1000亿投资,预计2011年电网总投资达4000亿元,投资规模巨大。特高压是国网公司“十二五”电网发展的重中之重,投资规模或超过5000亿元。根据国家电网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以三华地区为核心,联结我国各大区域电网和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骨干电网;“十二五”期间“三华”地区特高压交流线路将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十二五”特高压直流线路将新建11条,特高压交流和直流总投资超过5000亿,与此前对特高压投资的预期基本相符,其中,特高压交流投资约3000亿元,特高压直流约2000亿元。报告认为,国网公司将特高压发展作为电网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物力和财力有望得到优先保障,推进特高压建设快速发展。
报告称,特高压建设进展有望大幅超预期,预计2011年将有7条特高压交直流线路获批。因此,特高压建设进展有望大幅超预期,特高压设备商将显著受益特高压建设加快。
报告还透露,“十二五”期间电网投资或达2.55万亿,相对“十一五”期间的1.5万亿大幅增长约70%,带来电力设备行业性机会。根据中电联《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将达到5.3万亿元,其中,电源投资2.75万亿元,电网投资2.55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52%和48%;相对“十一五”期间1.5万亿的电网投资大幅增长约70%。报告认为,“十二五”是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投资规划显著增长,电力设备供应商将显著受益电网投资加大,带来电力设备行业性机会。
中金公司:受益于智能电网的个股排序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智能电网将于2011年进入全面建设期,二次设备是重中之重。从驱动因素出发寻找受益产品。多维度挑选智能电网个股。报告从二次设备占比、进入壁垒、电网建设迫切程度、电网认可程度以及新业务对原业务的冲击等五个维度给上市公司打分并排序。前五名受益于智能电网的个股依次是荣信股份、理工监测(002322)、比亚迪、思源电气(002028)和国电南瑞(600406)。报告推荐荣信股份和思源电气。
报告指出,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规划仍未最终定稿,要想精确预测投资规划的数据是不容易的。报告中搭建了一个分析框架:1.电网公司应该投多少钱,才能确保2020年底全面建成一个智能型的电网;2.这些钱在各种设备的投资分布是怎么样才最合理;3.具备什么特征的上市公司才能受益于智能电网的盛宴。
平安证券:智能电网即将迎来全面建设时期
平安证券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报告继续看好节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板块。基于政策支持、行业发展以及公司估值等方面考虑,报告建议重点关注东方电气(600875)、国电南瑞、北京科锐(002350)、荣信股份、科陆电子(002121)、智光电气(002169)、九洲电气(300040)、大洋电机(002249)。
报告指出,智能电网将迎来全面建设时期。6月29日,国家电网编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子规划《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两个规划,基本构成了今后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的规划框架,将全面指引设备研发与行业标准制定。目前,国网将智能电网建设试点的重点放在了智能配电网、智能用电上,特高压的建设则有所放缓,报告认为这一趋势会延续下去,长期来看,智能配用电建设的热点将远多于智能输变电。
同时,2010年电力投资总量会有下降,但预计下半年投资相对于上半年将大幅提高。2010年1至5月电源投资、电网投资的比值也约为1:0.88,电网投资在正常年份相对电源投资是有一定滞后的,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电网投资将持续超过电源投资。报告认为,尽管2010年电力投资总量将下降,但下半年电网投资这部分相比上半年将大幅增加,这可能为一次设备厂商带来交易性机会。
报告认为,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国务院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可获每辆3000元的定额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报告认为,新能源公交、公用车的推广试用将使普通民众对其更加了解和接受,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电池成本的降低,补贴效应将在明后两年愈发明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将会超越市场预期。
报告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或将带动万亿投资,节能设备企业将从中受益。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中央财政决定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改造。为了完成“十一五”期间的节能要求,今年要完成5.62%左右的削减指标,幅度和难度超过此前任何一年。因此,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据统计,2008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完成总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92.7%。2009年,我国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