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资本市场看淡风电概念股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1-02-11 浏览:

  曾经被资本市场看好的新能源概念风电如今却被投资者“抛弃”。

  同样是风电设备巨头,2007年金风科技上市首日股价上涨250%,曾创造风电概念的“神话”。3年之后,金风的竞争对手,后来居上的华锐风电在年初上市首日却遭遇破发,大跌9.59%。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风电运行不稳定,不能作为电网的主要支持力量,只能是适当参与电网调峰。”

  2011年1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联合发布《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从2005年至2010年,国内风电装机经历了5年的翻倍增长,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风力发电装机以4183万千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

  在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风电的电价由每度1元以上降了50%,与此同时由于电网建设滞后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装机量,内蒙古等地的风电场开始出现“弃风”现象,也就是说风机所发的电力由于无法进入电网而白白被浪费掉。

  面对新一轮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风电似乎也不再是首选。

  5年之间,风电究竟如何从“宠儿”变成了“弃儿”?
 
  政策扶持催生电企“跑马圈地”

  “每年的两会期间,电力企业负责人会见各省领导都是重头戏,而寻求新能源的发展合作几乎都是交谈的重点。”一位研究人士透露。在多项政策支持下,五大发电集团不惜成本跑马圈地。

  “中国风电市场的发展几乎主要是靠政策支撑的。”国内一家知名基金公司经理的概述一点也不为过。

  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以法律形式明确提出国家将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这给予了投资者信心。

  2007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又明确规定,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到2010年和2020年应分别占比3%和8%以上。

  而在国内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多是央企和地方大型发电集团,也意味着主要发电集团发展风力发电是一项任务。

  在多项政策支持下,中国风电发展步入快速轨道。占据国内60%发电市场的五大发电集团开始跑马圈地,在各地建设风电场。各地地方政府也将风电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中。包括甘肃酒泉在内,目前国内已经有7个千万级的风电基地,并都计划将其打造为“陆上三峡”。

  虽然在风电开发之初,成本较高,风电电价较高,但为了获得风电资源,不少企业仍是不惜亏损取得项目。一位资深电力研究人士表示,“那时候要获得项目拼的其实就是企业的抗亏损能力。”

  他介绍,在每年的两会期间,电力企业负责人会见各省领导都是重头戏,而寻求新能源的发展合作几乎都是交谈的重点。曾有媒体披露,在北方某省,一家企业本已与当地政府签订了风电项目协议,确定了开发区域,没想到省里直接安排来了一个更大的央企,于是该企业手中的项目作罢,先前的协议也等同于一张废纸。

  2011年新年伊始,能源大省山东有20个建设项目获得发改委批准,16个为新能源建设项目,其中12个为风电项目,华能、国电、大唐、华润等电力巨头均在其列。

  其实这样的圈地行动还在继续上演,并开始蔓延到海上。在2010年9月国内首轮海上风电特许项目的招标中,多家央企电力集团报出令业界瞠目的超低价。央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更是两次投出0.6101元/千瓦时的全场最低电价,这一价格不仅逼近目前我国陆上风电价格,甚至也低于一些地区火电的高峰电价。这一价格被普遍认为将注定亏损,因为业内的普遍预计海上风电保本电价大约为1元每千瓦时。


 

分享到:

关键字:资本 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