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全国碳交易市场倒计时规 模高达4000亿元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2016-04-12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碳交易从确定试点至今已经历了五年,但至今它的热度仍未褪去,反而即将带动一股新的交易热潮。昨日在京举办的碳排放权交易培训交流北京市开放日活动上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未来我国碳市场的交易量将在30亿-40亿吨/年,现货交易额最高有望达到80亿元/年,实现碳期货交易后,全国碳市场规模最高或将高达4000亿元,成为我国仅次于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2017年,我国将启动全国碳市场,随着这一时间点的临近,我国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具体安排也悉数出炉。在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首年,所有参与全国碳交易的企业名单将确定,这些企业的历史排放数据都将得到第三方核查,而且在这一年中,我国将完成对碳排放权配额的发放,基本具备交易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开始交易。

实际上,自2011年我国确定7个碳交易试点、进入碳交易元年起,不少人才开始对这个陌生的词汇有了模糊的印象。随着北京、深圳等试点城市接连鸣锣启动交易,中央在各项政策、表态中愈发频繁提及碳排放权交易,各界对于碳排放权交易也逐渐熟悉了起来,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呼声越来越响亮。7个碳交易试点碳排放交易总量已占当地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高耗能产业基本都被涵盖其中,各地实施交易后,碳排放降幅比同类非试点地区明显增加。

根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介绍,配额的核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法,即基准法与二氧化碳历史排放强度法。具体来说,基准法主要是根据重点排放单位二氧化碳实物产出量等由国家发改委确定行业基准,并且由国家给地方自主权设定小于等于1的调整系数,最终,单位配额=行业基准×调整系数×实物产出量;而第二种方法则是要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历史排碳强度,最终,单位配额=历史强度×减排系数×调整系数×实物产出量。

其实,不论目前碳交易遇到多少阻碍,业界仍然对未来碳市场对减排甚至吸引资本的积极作用抱持较大信心。2020年后,我国纳入碳交易的行业、企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测算,未来我国碳市场的年交易量大约将达到30亿-40亿吨,明显超过欧盟的20亿吨,这意味着全国市场启动后,我国将形成世界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且体量还将继续增加,因此未来全国统一碳市场时,我国将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碳交易实现与金融产品的深度融合后,确实能形成非常可观的资本规模。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副总经理张育斌曾表示,未来碳市场一定会做期货。美国洲际交易所(ICE)中国区总经理黄杰夫则表示,碳作为大宗商品,在价格发现和帮助企业管理风险方面都需要期货市场发挥作用。对此,业内有专家表示,发展期货首先要现货交易平稳、履约及时,其次是要有人才梯队。不过,黄杰夫也认为,在讨论碳市场金融创新前必须明确,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碳排量,而不是为了碳交易所盈利,更不是为了交易而交易。

分享到:

关键字:碳交易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