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4月7日,由国家开发银行主承销的协合风电投资有限公司两亿元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这一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6.2%,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向绿色项目建设。据悉,这是国内首单成功发行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到底有多火?
“从目前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来看,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些超出其他国家预期的。”业界人士指出,虽然央行39号公告发布比预期略晚,但短短几个月,市场对绿色债券的需求增加迅速,更多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在排队准备。
不仅“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G20会议也新增了绿色金融议题,绿色金融的潮流不可阻挡。若将央行2015年12月发布的第39号公告视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一个标志性起点的话,那么仅3个多月,在各方推动下,我国绿色债券已逐步驶入快车道。
高涨的热情,反映了市场对于绿色债券的旺盛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绿色产业的年投资需求在两万亿元以上,而财政资源只能满足其中的10%~15%,融资缺口达1.7万亿元以上,绿色债券恰逢其时。
绿色债券支持“绿色发展”
绿色债券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债券品种,主要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全球首只绿色债券,名为“气候意识债券”。随着债券发行人和品种逐步多样化,绿色债券投资者队伍也迅速扩大,高盛、黑石、苏黎世保险等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巴西和德国等中央银行,以及部分养老基金、知名企业和零售类投资者纷纷加入其中。
从市场发展情况看,从今年1月27日浦发银行首发至今,绿色金融债发行量已经接近500亿元,各方评价积极。本期债券的成功发行则填补了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的空白,为市场后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示范效应。
据介绍,本期债券注册金额5亿元,资金拟投向陕西榆神、榆阳和四川盐源3个光伏电站以及广西朝东和石家2个风电项目。“相关项目的实施,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石化能源消耗,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减轻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建设火电厂所需永久征地和灰渣存储所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
实际上,从募集说明书披露的信息可以发现,3个光伏电站合计装机容量280兆瓦,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万吨;2个风力电站合计年上网电量2亿千万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万吨。5个项目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1648吨、二氧化硫2651吨、二氧化碳82万吨。
“本期债券成功发行,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环境资源越来越成为限制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条件下,企业绿色债券将为绿色项目打开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相关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可以加大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又可以为项目所在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进经济绿色化、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规范需严格
目前为止,国内发行的绿色债券中大都引入了第三方认证。其中包括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农业银行等。
第三方认证的价值在于能大大提升绿色债券的公信力。绿色债券在发行期和存续期都可以有第三方进行独立鉴证,发行期对绿色债券的鉴证可帮助投资者了解绿色资金妥善运用到符合条件的项目,并帮助投资者了解发行人相关的流程和控制措施的严格度,而存续期对绿色债券鉴证,可以了解资金使用,以及环境效益是否符合预期。
从目前绿色债券的发展态势上来看,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国家对绿色债券的重视程度,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