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巴黎协定》:一份将改变人类未来的国际契约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16-05-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个“世界地球日”。百余个国家齐聚联合国,见证一份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的签署。有媒体称,这标志着“全球缺乏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的尴尬时代最终结束”。

那么,《巴黎协定》到底规定了什么,中国需要在其中承担怎样的责任?又将对能源领域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为您解读。

一份意义重大的文件

改变全球气候治理模式

气候变化的阴霾笼罩在人类生存空间由来已久,在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问题的今天,《巴黎协定》的签署意义重大,而它并非第一份具有全球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定。

获此殊荣的,是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它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发达国家有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没有这一强制义务。最初,议定书确实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因美国、加拿大的退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减排和资金技术的转让等矛盾逐步加深。

2009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当各国试图续签《京都议定书》之时,却遇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抵制,文件效力大打折扣。当年最终签订的新气候约定——《哥本哈根协议》,虽然再次呼吁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但并没有实际的法律效力。

想调动全球行动起来减缓气候变化,不找到各方共同利益的均衡点,根本行不通。

4月22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热闹非凡,在《巴黎协定》签署第一天,就有160多个国家在文件上庄重签下了与未来的约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世界各国政府谱写了新的历史,同未来签订了一个契约。

根据协议,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这也是《巴黎协定》与《京都议定书》最大的不同。

《巴黎协定》中,各国提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不再强制性分配温室气体减排量。各国每5年更新一次国家自主贡献,根据国情逐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尽最大可能减排。

如果说《京都议定书》是在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后,要求发达国家强制实施减排的“自上而下”模式,那么《巴黎协定》则是经过实践探索和更深层次对气候环境的考量之后,要求各国自主贡献减排额度的“自下而上”模式,各国治理环境的行动更具有主动性。

“巴黎气候大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关键在行动。”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直言,未来全球气候治理征途漫漫。《巴黎协定》能否生效,关键在于各国如何落实。

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协定落实仍任重道远

《巴黎协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这份文件将全球的力量凝聚到一起,不仅仅需要设定目标的决心,更加需要果断、有策略的执行力,促进人类集体努力通向绿色、低碳的环境友好型未来。

《巴黎协定》的签署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大家纷纷呼吁落实行动。

“共同签署这一协定,就是要进一步展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将蓝图化为行动,将愿景变为现实。”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签署仪式开幕式上演讲时表示。

“巴黎精神仍在,联合国历史上从未有哪个协议能被如此多的国家如此快速地签署。”德国联邦环境部长亨德里克斯说,这表明全球均已经意识到雄心勃勃的气候保护目标有多么重要,现在就看如何尽快落实。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签署仪式闭幕式上说,他对一些国家宣布将在2016年年内批准该协定感到高兴,并且鼓励各国尽快依据其法律程序,推动协定早日生效。

根据《巴黎协定》的条款,只有批准国家数量达到55个,且这些国家的累加排放量达到全球总排放量的55%,《巴黎协定》才能生效。对于各缔约方来说,签署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在国内通过一系列流程批准才能加入协定。

目前,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已经承诺将在年底前正式通过《巴黎协定》,这对于《巴黎协定》的生效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粗略计算一下,中国和美国的碳排放量总和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8%,这无疑增大了协定比预期更快落实的可能性。

若另外的碳排放大户——排放量位于中国、美国之后的欧盟加入,无疑将有力推动协定生效的进程。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部长罗雅尔表示,协定在全欧盟范围内的批准可能会“稍微复杂一些”,要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委员会还需要继续对各个成员国做许多工作。

中国做出卓越贡献

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在促成《巴黎协定》签署的过程中,中国的贡献不可忽视,充分展示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大国担当。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国际社会对此给出积极评价。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美国总统奥巴马前亚洲事务首席顾问杰弗里·巴德认为,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宋然平表示,中国在《巴黎协定》通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作为第一批国家签署协定,并表示在今年9月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前正式加入,更为协定的早日生效注入强大动力。

目前,中国已经将碳排放行动目标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议程。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大幅增加森林碳汇,这些正在进行的减排项目,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打下坚实基础。

实际上,在签署《巴黎协定》之前,中国的减排行动早已开始。今年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淘汰落后产能,在能源领域的具体措施即大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近日,中国提出的“互联网+”智慧能源,倡导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对能源行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巴黎协定》的签署,将为中国能源领域转型升级注入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作为电力行业的大型央企,在落实中央政策上,国家电网公司早已行动起来。4月22日,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出席《巴黎协定》高级别签字仪式高层午餐会并作发言,倡议共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事实也证明,国家电网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目前,公司已建成“三交四直”、在建“四交六直”特高压电力高速路,充分发挥特高压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获得环境、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公司基于特高压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开辟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思路,为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提供硬件基础,也促进国家、洲际之间共享能源,推动世界向低碳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正逐步实践落地。

3月底结束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立,推动能源互联国际合作。大会上,《东北亚电力互联合作备忘录》签订,将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电力互联互通计划提上议事日程。这是公司努力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获得的成效,为能源领域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全球从高碳向低碳转型的路途中,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转型,发达国家也同样需要做出现实努力。站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起点,《巴黎协定》的签署,让挑战与希望并存。期待协定生效之时,伴随着各国新兴产业发展与广泛的国际合作,许人类一个清洁、绿色的未来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本报记者马佳综合新华网、《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整理报道)

分享到:

关键字:气候变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