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能源发展助力储能业成为资本掘金新选择

作者:房田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0-08-27 浏览:
 
新能源发展助力储能业成为资本掘金新选择
各种蓄电技术的适应规模

  得益于新能源的发展,储能业正在成为资本掘金的新选择。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7月15日披露,其以1.6亿元购买了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20%的股权,正式进军锂电行业。 

  7月12日,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西省锂电新能源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北京神州巨电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向锂电产业上下游方向发展。 

  在一连串资本流入储能业的事件中,最值得关注的,则是由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飞集成)打响的“第一枪”:其于7月6日发布公告,称将募资10.2亿,控股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下称中航锂电),加上其他渠道资金,将新投入17亿元,用于开拓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 

  考虑到三家新进入储能行业掘金上市公司此前的业务范围,以及相关信息披露,上述合作中锂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应该是锁定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上。  

  “从锂电池的使用量来说,电动汽车产业应该远远高于风、光电产业,而且这一趋势会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李胜茂认为,锂电池厂商在所获得的利润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未来可能会全部专注于电动汽车电池市场。 

  与此相关的是,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国家电网投资的国家风光储输一期示范工程中,总量18兆瓦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招标暂停了,“日本人研究发现,锂电池规模过大时,在能量控制上非常复杂,风光储输项目的意义使得国网不得不再做考虑。” 

  锂电池厂商在主动和被动的情况下也许会部分退出风、光电储能市场。另一则是“不宜做小”的液流电池在技术研发上捷报频传,或许将在大容量储能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各种信号可能预示着,不同的电化学技术在市场选择上趋向明朗。 

  锂电池锁定电动车行业  

  7月14日,成飞集成股票停牌,原因是公司股票7月6日-13日6个交易日内连拉5个涨停板,累计涨幅高达70%。  

  按照成飞集成于定向增发预案中对中航锂电项目作出详细描述,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7亿元,其中建设投资15亿元,铺底流动资金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6.8亿AH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周期为38个月。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均净利润为3.74亿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3.10%,项目投资回收期为7.8年。 

  中航锂电成立于去年9月14日,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作为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下称空空导弹)下属全资子公司,其可谓具有先天优势。 

  据了解,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事业单位法人,空空导弹已在锂电池领域研究多年。“我们的产品单体容量最大为500AH。”中航锂电电动车部营销经理张杨对本报记者表示。 

  然而,即使对于中航锂电来说,这样的增资仍然算的上是一场“及时雨”。 

  据国海证券的测算,一台纯电动汽车需要40-50公斤的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是单个手机电池耗用量的一万倍左右。仅生产100万辆电动车所需的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就将是目前全球锂电池材料总需求量的数倍。因此,电动汽车的推广将带动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 

  虽然市场巨大,锂电池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而且正处于密集的技术更新阶段。因此,对于目前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来说,未来的生产经营中就需要补充大量资金,以满足产能扩张和保持国内技术领先的需要。  

  “考虑到技术实力要想转化为量产的先进产品尚需时日,所以从短期来看成飞集成增资中航锂电的事件,不会对国内锂电池行业带来较大影响。”李胜茂分析,但成飞集成的增资之举对其他投资者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有利于锂电池行业吸引来更多资本的投资。

  这样的预期,对于锂电池行业内部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多的则是意味着做大做强的机会。  

  “未来电动汽车属于大众产品,贴近广阔的消费者市场,另外电池更换频率也会较高。”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市场部业务经理陈敏告诉记者,“多数企业的重心还是在电动汽车市场。”  

  液流电池迈向大储能  

  锂电池无暇估计风、光电产业的规模储能市场,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锂作为稀有金属,大量使用后有高昂的成本问题。 

  “规模储能应该要求储能的成本低于浪费的电力资源成本,这时候它才成为重要的产业。”中华新能源动力与储能委员会秘书长夏凡表示。 

  相比之下,寿命更长、成本更低的钒电池优势明显。“钒电池技术基本成熟了,千瓦级的产品已经在产业化的生产阶段。”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张华民介绍。 

  早在2004年,张华民就上书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建议重视储能技术,可谓国内研究大规模储能电池的元老。  

  由他的团队自主研发的2KW钒电池耐久性示范评价系统,自2007年7月6日开始示范运行以来,累计运行约1100天,实现了全充、放电循环近7700次。 

  “日本北海道的钒电池示范系统已经充放电27万次。”张华民告诉记者,理论上讲,钒电池是没有使用寿命限制的。 

  提到钒电池,不得不提的是普能。2009年1月,成立不到3年的本土企业普能花215万美元,低价收购了世界钒电池老大——加拿大VRB Power公司,成为电力储能明星企业。

  业内普遍认同的说法是,VRB没有撑到奥巴马的能源新政,死在黎明前夕,还被来自中国的小辈抄了底。 

  几乎是一夜之间,普能跃升为全世界储能行业的领袖,拥有了专利技术、研发团队、全球性的工程经验和客户,以及离商业化只有一步之遥的可靠产品。  

  “我们有一种千瓦级的产品已经进行了批量化生产,还有一款兆瓦级的产品,正处于商业化示范阶段。”北京普能世纪科技公司董事长俞振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先于锂电池获得资本青睐,6月14日普能就曾宣布通过与集富亚洲、三井创投和中欧资本等投资伙伴合作,成功引进1000万美元的投资,圆满结束了总额达3200美元的第三轮融资。 

  而钒电池发展的机遇并不仅仅属于普能,“承德万利通等钒电池生产商,最近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本资助。”业内人士透露。 

  两边“通吃”的机会  

  虽然多数锂电池厂商选择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市场,但比亚迪和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银通)等少数锂电池生产商,则在“不差钱”的支撑下,摆出“通吃”两个市场的态势。  

  据了解,比亚迪目前有两款储能电站产品,一种是柜式储能电站,大约由1200个“铁电池”组合而成,可以存储800千瓦时的电,四个小时就可以充满,可供一个四口之家使用8个月左右。 

  另一种是大的固定式储能电站,目前仅在比亚迪电力研究院内部试制了一台样品,尚未对外公开。 

  5月,王传福在一次与股东交流时称,“南方电网最近在深圳建立一座10兆瓦的储能电站。国家电网准备在张北建立一个10兆瓦的储能电站项目,在4月份招标,比亚迪作为惟一的候选者应该能拿得下来。”

  比亚迪的三大梦想中,第一个就是储能电站。但是因为国家电网的风光储输项目招标迟迟未开标,比亚迪的储能电站梦要实现还要再等等。  相比之下,今年年中才建成的银通在规模储能上显得更加活跃。

  6月12日,银通联手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将实施并共同运营一个总量250MW的风光储综合发电系统的项目。  

  “这个项目中,储能电池系统用的都是我们研发的基本单元为2000AH的钛酸锂储能电池。”银通副总裁杨永祥表示,尽管容量很大,钛酸锂电池的体积却很小,此外,其工作温度最低可以到零下40度,能够适应北方寒冷的冬季。  

  杨永祥还透露,针对南方电网的昼夜电价0.68-0.8元/度的差价,银通也与南方电网有一个1兆瓦“削峰填谷”大的储能电站合作示范项目。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发展 助力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