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新能源“骗补”车企可能被取消资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6-05-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有消息称,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调查结果将于近期公布。

“骗补”可能被取消资质

自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便被不断爆出,成为当前汽车行业内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

众所周知,近年来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利好政策频出。

据了解,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据公开报道显示,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新能源市场的补贴总数已超过百亿元。据悉,只要新能源车辆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企业除了中央财政补贴,还能享受地方补贴。高额补贴及尚待完善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骗补者”。

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引起国家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20日,上述四部委联合启动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情况的专项核查工作,核查范围覆盖全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以及运营企业、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有报道称,被发现的骗补企业可能会面临退还补贴甚至被吊销生产资质的处罚。

高额补贴或致产能过剩

财政补贴给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依据年报披露来看,不少上市车企业绩利润都来源于政府补贴。

宇通客车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净利润为35.35亿元,同比增长23.31%,而当年宇通客车获得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高达68.57亿元,接近净利润的两倍。安凯客车2015年共取得政府补助13.29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12.84亿元,另外还有应收新能源补贴资金8.68亿元。中通客车2015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净利润达3.99亿元,同比增长42.8%。而依据中通客车去年9月份发布的《关于收到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的公告》显示,1至7月中通客车获得新能源补贴金额7.76亿元,已远超其全年净利润。

不仅如此,依靠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部分地方还试图盘活一些“僵尸”产能。据了解,我国车企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行业的兼并重组,2013年8月工信部下发《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表示,将对上述企业进行整顿,如果整顿后依然无法达到考核标准,将暂停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将其劝退。此后不久,工信部下发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的公告,有48家企业被“黄牌”警告,其中包括杭州长江客车厂、云南美的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及贵州客车制造厂。

但是如今,这些濒于被劝退的企业却似乎又将焕发新生。近日,上市新能源车企五龙集团宣布在贵州贵安新区打造电动汽车产业园,并与贵安新区签署了《贵州客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在此之前,五龙集团还曾与云南美的客车制造厂打造了五龙在云南的新能源生产基地,随后又兼并重组了杭州长江客车厂,成立了长江汽车,主要生产新能源商用、乘用车型。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原本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僵尸”企业,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密切挂钩后,想必也会获得补贴支持,再次“续血存活”,这不符合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同时,各大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投资,或将引发产能过剩。去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而对应的上牌量累计仅10.8万辆,相差近7万辆。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这非常有可能是新能源车企为了骗补而生产,新能源汽车可能压根就没交到消费者手中。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补贴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