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全钒液流储能电站:我国能源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3-03-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华商晨报报道,“十一五”以来,辽宁风电快速发展。风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底的12.7万千瓦,增长到目前的475.59万千瓦,是2005年的37倍
辽宁电网首座电池储能示范项目正式并网
  辽宁电网卧牛石风电场5兆瓦×2小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电解液储罐
辽宁电网首座电池储能示范项目正式并网
 
  辽宁电网卧牛石风电场5兆瓦×2小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22千瓦电堆
“十一五”以来,辽宁风电快速发展。风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底的12.7万千瓦,增长到目前的475.59万千瓦,是2005年的37倍
 
  本组图片由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提供
 
  我国能源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

  编者按:
 
  这里是2013年2月22日15时55分的卧牛石风电场5兆瓦×2小时(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
 
  随着现场总指挥的指令,辽宁电网首个电池储能项目正式并网运行。现场领导和职工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电力运行的大屏幕。“一切正常”,“一切正常”,“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一次送电成功”,当现场总指挥宣布这一令辽宁电力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兴奋的消息时,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据介绍,辽宁电网卧牛石风电场5兆瓦×2小时(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一次送电成功,是继国家电网公司风光储工程后,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容量第二大的储能电站,同时,超过了日本的住友电工在北海道的4兆瓦×1.5小时储能电站,成为世界上以全钒液流储能方式的最大储能电站。
 
  无疑,这是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能源建设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调整能源结构

  要节能需储能
 
  要说起这件里程碑的事件,我们就要先把指针拨回到2012年的3月19日。当天,中国电科院承担的国家863课题“储能系统提高间歇式电源接入能力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配套项目辽宁“大规模风电协调控制系统”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芝茗,中国电科院副院长姚良忠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相关单位,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此举标志,863配套项目辽宁“大规模风电协调控制系统”建设正式启动。
 
  而落在辽宁省电力公司的职责是承担863课题中一个关键命题,那就是储能。单从字面解释,应该是储存能源、能量的意思。储备能源看似与我们的生活相距甚远,但实则关系重大。
 
  因为今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陷入“空气危机”,PM2.5浓度屡创新高引起各方关注。在电力行业专家看来,要预防甚至治理“空气危机”,很大程度要依靠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也就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储能则是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支撑技术之一。这样一解释,是不是就拉近了现实生活与储能之间的关系呢?
 
  据了解,2013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储能这一方面就有五次之多,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储能发展明确了方向,规划在“面临形势”中提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竞相加大能源科技研发投入,着力突破节能、低碳、储能、智能等关键技术”,这说明政府方面已经注意到国际上对储能的关注,已将储能列入国家战略层面予以扶持发展。
 
  但在国内,储能产业还处于先行先试,刚刚起步的阶段。勇于并善于创造奇迹的“辽电人”看到了储能产业的可预期发展前景,看到了蕴藏其中的巨大商机,他们选时而动,希望能捷足先登。
 
  辽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辽宁电力公司为了降低风电储能工程造价,积极与储能生产厂家沟通协调,降低储能设备单位造价。通过多方的积极努力、不懈推进,卧牛石储能电站终于在2012年5月开始动工,并历时10个月建成投运。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对于许多市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那么为什么应用此技术?带着同样的疑问记者向相关人士寻求答案。
 
  辽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该负责人解释道:“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有易于规模放大、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地补偿风力发电的不足,对于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应用意义重大,是解决弃峰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智能电网建设和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卧牛石储能电站的投入运行给辽宁电网新能源消纳工作带来积极的推进作用。
 
  辽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辽宁电网首座电池储能示范项目正式并网,不仅为辽宁电网在储能系统运行特性及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也为电池储能技术在电网运行中更广泛地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破解风电难题

  助力风电远航
 
  众所周知,风电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清洁能源,因此,如果能在风电建设上取得长足发展,那将备受瞩目。
 
  处在工业大省的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风电产业更是快马加鞭,领先一步,希望在此领域寻求重大突破。
 
  据介绍,自“十一五”以来,辽宁风电快速发展。风电装机容量已经从2005年底的12.7万千瓦,增长到了目前的超过470万千瓦,足足是2005年的37倍。
 
  面对风电装机连续五年翻番的实际形势,辽宁电力公司克服困难确保风电送出工程建设。“十一五”以来,辽宁电力公司投资先后实施了3座500千伏、12座220千伏及29座66千伏变电站新建、扩建工程,确保核准的风电场全部按照计划顺利接网。
 
  特别是在2012年,辽宁电力公司不断克服负荷增长放缓、地区性网架约束导致发电不均衡等诸多不利因素,同时,在此期间电网也发生重大方式变化。
 
  500千伏红沿河核电厂送出线路红瓦#1、#2、#3线送电,红沿河核电厂投运,这标志着辽宁电网进入了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协同运行的新阶段。
 
  据统计,去年,辽宁电网新投风电场15座,容量78.51万千瓦,其中,220千伏风电场6座,容量为34.65万千瓦,66千伏风电场9座,容量为43.86万千瓦。
 
  在该公司所属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全年接纳风电多达78.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5%。辽宁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初步探明辽宁全省可开发风能资源约4200万千瓦。
 
  据专家预测,2013年,辽宁电网全口径供电量仍将保持同比增长态势,预计达到1700.6亿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5.5%。
 
  2013年,还计划新投风电场21座,容量96.45万千瓦,其中,220千伏风电场9座,66千伏风电场12座,全省风电机组以每年约100万千瓦的速度增长。
 
  然而,风电运行不稳定则是目前很难解决的难题。风电的动力来源于风,风大则电力充足,此时如用电量不足,发电则造成能源浪费。无风、风小则发电量不足,用户急需用电时则无可奈何。电能储存,确保稳定送电,是电力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辽宁电力公司全钒液流储能方式的最大储能电站建成并一次送电成功,破解了电能储存难题,不仅保证了稳定供电,也将助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
 
  在辽宁省电力公司看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一次送电成功”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遥远,辽宁电力公司为进一步适应风电发展形势,积极探索发展储能技术,必将顺风而起,扬帆远航。
 
分享到:

关键字:全钒液流储能电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