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能源车企的电池危机(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 发布时间:2016-06-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接上期)从政策角度分析了关于“配套电池未进入目录的新能源车型将不予通过相关审核”的规定,以及提出这种考虑的出发点。事实上,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并未受此影响,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电池目录》又将迎来怎样的转机?本期记者将继续和您探讨。

销量上涨背后另有隐情?

如果从产销数据上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并未受到《电池目录》的影响。据中汽协数据统计,4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31266辆,销售31772辆,环比分别增长23.85%和38.5%,同比分别增长178.3% 和190.6%。自今年3月份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出现回暖。对比国内多家新能源车企,4月份销量也都持续走高,而备受困扰的上汽汽车4月份旗下荣威550混动车型月度销量高达2110辆,环比增长315.35%。

但需要注意的是,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明显高出产量,多达506辆。此前由于新能源车企产能不足,市场可能存在产能不足的现象,不过随着今年车企加大新能源生产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那么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未免不让我们想到其背后是否存在隐情。

可以说,在国家政策未明确的前提下,新能源车企暂时不敢贸然大规模进行生产,虽然已经生产的车型依旧可以对外销售,但也有部分车企出现停产或缓产的情况,所以经销商目前只能销售之前的存量。

目录电池或迎转机

正值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对《电池目录》迟迟未公布以及“调整期”政策不明确而一筹莫展之时,有媒体爆料,工信部正在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并预计最早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出台。新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动力蓄电池检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进入推广目录、无法获得补贴。新标准拟在一年后的2017年7月1日全面执行。

高立新告诉记者,“目前仅通过媒体平台得知这份修订意见稿,在没有正式下达文件之前,企业仍不能以此作为标准。”且不论上述文件实施与否,如果国家给予新能源车企一年多时间作为过渡期,那么其间将有更多电池企业进入目录,免去车企换电以及不予销售的苦恼。

而LG化学或许深知企业自身在申请上所存在的诸多缺陷,所以正紧锣密鼓地在华展开行动。5月25日,LG化学与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陆)签署《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双方拟在中国合资设立深圳科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在储能领域展开合作,2017年初正式批量投产运营。不过,记者分析,LG化学与科陆在储能领域的合作似乎是一次“试水”。科陆副总裁桂国才向记者表示:“未来有计划与LG化学展开动力电池领域的合作。”那么不排除LG化学有意借助全新新品牌为自己打造符合标准的汽车动力电池。在研发实力上,科陆有一定的研发人员,并已计划在国内选址建厂。另外,2017年初投入运营也与修订意见稿规定时间相符合。这不免让人认为这是LG化学在华所应对电池目录所展开的一次行动。

“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几年来呈几何式发展,确实需要我们停下来对行业进行完善,为进入下一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对记者坦言。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核心零部件,更需要我们对此加以规范。由于动力电池市场发展过热,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鱼龙混杂、技术实力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逐渐凸显,最终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国家必须出台更为严苛的审查标准,以“优胜劣汰“的方式对行业进行一次梳理。而外资电池企业作为“鲶鱼”对自主电池品牌起到鞭策作用。不过,国家在政策上也需“审时度势”。虽然在整顿过程中,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波动很正常,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受到影响而不去调整政策。”当下电池企业以及车企正经历着漫长的政策调整期,可将其视为发展的关键“节点”,最终是突围成功还是顺势而下,需凭企业实力来印证。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