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中德合作顶层设计 能源革命携手领航

作者:肖吉德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6-06-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6月13日,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和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任内第九次中国之行(创西方国家领导人任上访华次数之最),德国总理默克尔带着半个内阁以大规模经济界代表,于12日开启了对中国为期3天的访问。

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在北京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指出,经过建交40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中德关系已经进入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务实合作达到很高水平。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需要双方携手前行。双方要把好方向,拉紧互信纽带。要把握合作主流,相向而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确保中德关系不偏离健康发展轨道。双方要登高望远,拓宽合作视野。要加强外交和安全领域战略沟通,创新和丰富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两国企业开展三方合作。两国政府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了平台,要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

默克尔表示赞同习主席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看法,双方应该努力增进互信,加紧落实德国“工业4.0”同“中国制造2025”对接合作,继续深化在经贸、金融、创新、开拓第三方市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签证便利化等领域合作。

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高屋建瓴 能源领域定大计


李克强总理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双方26个部门负责人参加。李克强指出,中德应加强高层交往,不断深化战略互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落实好发展战略对接和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等产业合作,进一步提升财政和金融合作,切实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快商签中欧投资协定,促进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便利化。默克尔表示,《德中合作行动纲要》将两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合作水平。德方愿本着创新精神,与中方深入进行对话,广泛开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第三方市场等合作。两人见证了中德双方签署包括汽车、航空和铁路在内的24项合作协议文件。

在随后发表的“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双方取得了在政治合作;在第三国及第三方市场合作;经贸与投资合作;创新、环境和气候合作;教育与人文合作等共识。和能源相关的合作不少,现摘录如下。

双方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其中尤其包括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于2015年7月签署的《推动中德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及中国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2016年1月签署的《关于在智能制造(“工业4.0”)和智能服务领域通过双边科技合作开发和推广创新方案的联合意向声明》。双方将加强4家参与合作的部委间的高级别协调,以汇聚所有合作相关方,就“工业4.0”进行跨议题的交流,推动合作产生协同效应。

双方致力于推动全面、有效落实2015年12月达成的《巴黎协定》。双方将采取必要步骤,尽早完成批准协定的各自国内法律程序,并鼓励其他缔约方也尽早批准协定,推动协定早日生效。双方将继续在中德气候变化工作组等双边机制框架下就落实国家自主贡献及制定低碳发展长期战略加强对话。

德国政府对中方计划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表示欢迎。双方商定,将“中国排放交易体系能力建设项目”下的成功合作至少延长至2018年。未来合作重点包括加强排放交易的法律基础、航空业参与碳交易能力建设以及企业和核查机构开展能力建设等。

双方愿继续加强能源政策制定和立法、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合作。中方欢迎德方出席2016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德方支持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中国成立IRENA-中国能源研究及国际合作中心。双方支持两国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创新合作。

双方致力于加强在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双方商定,在此背景下共同支持示范项目,彰显两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创新理念和能力。

双方支持两国研究机构、企业、城市在《中德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合作备忘录》框架下开展相关合作,共同选择示范项目。

双方乐见在电动汽车创新驱动技术领域长期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将继续开展并扩大合作规模。双方一致认为,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催化下,电动汽车将在安全、清洁和高效出行方面创造出新的潜力。作为汽车大国,双方关注统一标准。双方商定继续进行专业领域交流,并欢迎两国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在交通技术领域开展合作。

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硕果累累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13日在北京共同举办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论坛主题为“新技术、新经济、新愿景:未来五年中德两国企业的发展机遇”。中德企业界、经济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约800人参加会议。

论坛的举办恰逢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创办20年,两国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和中国“十三五”规划、数字经济、结构转型等3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交流。本届论坛共促成了96个重大合作项目签约,协议金额150亿美元,规模为历届论坛之最。未来,中德双方还将充分发挥论坛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交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推进两国经济技术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谈及中德两国未来经济技术合作,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论坛致辞中强调,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为深化合作创造良好经济环境;二要进一步拓展范围,使务实合作向更多领域延伸;三要进一步创新方式,不断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四要进一步发挥各工作组作用,共同把中德经济技术论坛打造成为两国企业长期稳定合作的共同平台。中德经济技术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希望中德两国各界,特别是企业界人士,抓住新技术、新经济的发展机遇,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5个分论坛会议,对电子通信、生物医药、节能能效、循环经济、能源等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其中部分分论坛在6月12日下午举行。

能源论坛共探中德可再生能源与并网领先技术提升之道

在13日上午举行的能源分论坛上,中德能源界的150多位代表参加。

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和德国经济和能源部能源政策—电力与电网司副司长何玲女士致欢迎词。

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与挑战”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电力科学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迟永宁作“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技术挑战与实践”报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作“中国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案例介绍”报告,德国能源署能源系统与能源服务项目经理Carolin Schenuit女士作“进一步开发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的电网管理和辅助服务”报告。

在“并网技术与挑战”主题演讲环节,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和德国经济和能源部能源政策—电力与电网司副司长何玲女士就“中德—智能电网定位与发展模式概述”进行了分享;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助理兼规划研究部主任杜忠明作“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线路及关键技术研究”演讲;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风能管理部主任Dirk Kordtomeikelt先生作“德国—自动化新技术:极速电力能源网络”演讲;国家电网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波作“中国—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海岛微电网案例介绍(浙江东海海岛微电网)”演讲;西门子中国能源管理集团数字化电网部技术总监曹城禄作“德国-智能电网关键技术迎接未来能源数字化挑战(IRENE项目-区域微电网应用)”演讲。

最后,德国经济和能源部能源政策-电力与电网司副司长何玲女士、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分别做闭幕致辞,对会议进行总结和展望。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