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国抽水蓄能发展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主要如下:
(一)我国抽水蓄能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是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夯实我国抽水蓄能发展的坚实基础
按照 2009 年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作座谈会议的指示精神,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水规总院相继组织各大设计院开展了全国范围 23 个省份的抽水蓄能选点规划和优化布局工作。目前,全国主要省份的抽水蓄能选点规划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共选出 100 多个抽水蓄能站址,容量规模 1.2 亿千瓦。水规总院会同各省发改委对安徽、福建、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湖南、湖北、重庆、新疆、甘肃、陕西、内蒙、山西、广东、海南等共计 16 个省份的选点规划进行了审查,国家能源局发文对安徽、福建、重庆、山东、陕西、湖南、江苏、新疆、广东、海南等 10 个省份的抽水蓄能选点规划进行了批复。
在各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普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力系统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负荷特性及网架结构变化,从区域电网的整体效益出发,统筹考虑各区域电网对抽水蓄能的需求空间和抽水蓄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有余补不足,开展了区域电网抽水蓄能的优化布局研究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我国抽水蓄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国家注重改善抽水蓄能发展环境
经过全体抽水蓄能设计、开发、管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社会对发展抽水蓄能的认识水平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储能是抽水蓄能的重要特性,抽水蓄能是实现电力系统节能减排、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工具,抽水蓄能是促进我国核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变革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抽水蓄能不同于常规的发电方式,不能用常规发电的认识和政策对待抽水蓄能。这些对抽水蓄能的正确认识正逐步深入人心。吴邦国委员长在视察安徽金寨抽水蓄能项目期间,盛赞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经济的、不可替代的大规模电能储存装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为破解风电大规模并网的瓶颈问题,促进电网与波动性清洁能源的协调发展,今年 6 月,国家启动了 863 计划课题“大规模风电与大容量抽水蓄能在电网中的联合优化技术研究”,充分体现了国家相关部门和科技界对抽水蓄能与风电配套的技术问题的高度重视,证明了国家及社会认可抽水蓄能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样是今年6月,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储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指出,“储能科学与技术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意义重大。”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网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因此储能产业正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的热点。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抽水蓄能的发展问题。从 4 月份开始,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先后组织水规总院、中咨公司、抽蓄专委会秘书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发电企业、抽水蓄能单位开展了抽水蓄能政策调研工作,积极破解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难题,努力构建有利于抽水蓄能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是抓前期,促发展,齐心协力促进我国抽水蓄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可以说是抽水蓄能飞跃发展的一年,在全体抽水蓄能设计开发建设者的努力下,我国抽水蓄能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去年底到现在,安徽响水涧、辽宁蒲石河两个电站、220 万千瓦抽水蓄能顺利投产,黑龙江荒沟、河北丰宁、安徽绩溪、吉林敦化四个项目、共 620 万千瓦抽水蓄能完成了可研、上报了核准,取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广东梅州、重庆蟠龙、陕西镇安、安徽金寨四个项目、共 500 万千瓦抽水蓄能取得了国家能源局核发的“路条”;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开展了一大批抽水蓄能项目的预可研工作,“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的抽水蓄能良性开发格局正在形成。截至目前,我国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 26 座,投产规模达 2036.75 万千瓦,在建抽水蓄能电站 8 座,在建规模924 万千瓦,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抽水蓄能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为应对全球气候条件变化,世界各国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既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风力发电有很强的随机性、波动性、反调峰性特点,大规模迅猛发展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决定 2020年淘汰德国核反应堆,2050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上升到 80%。但是,由于相比核电和煤电、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无法提供等量、持续的电量,新能源发电的增加引起德国供电故障增多。资料显示,过去3 年里,德国电力中断的比例已经上升 29%,给工业企业造成巨大损失。2012 年 7 月 30 和 31 日,印度北部连续发生两次重大停电,使有史以来世界上发生过的重大停电(每次负荷损失大于等于 800 万千瓦)由 23 次增加到 25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电源结构不合理。
今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达到 5258 万千瓦,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我国风电用 5 年多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 15 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 200 万千瓦到5000 万千瓦的跨越。根据今年 7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风电 2015 年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 1 亿千瓦,2020 年将超过 2 亿千瓦。
上面说的是风电,我们再看看光伏发电的情况。从2006 年起,国家出台了支持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极大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发电、分布式发电同样具有分散、随机变动的特点,同时改变了系统中的潮流分布,使系统中具有双向潮流。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配电系统的电压调节、保护协调和安全稳定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风电、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要实现国家“十二五”“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要求,必须开展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这就对我国抽水蓄能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我国抽水蓄能的发展前景广阔,我国抽水蓄能工作者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