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新能源汽车日渐成为汽车行业主流的背景下,传统车企甚至外行企业逐渐把部分关注点转向了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而作为未来最值得期待的汽车技术之一,无人驾驶即将开启千亿的市场发展空间。据外媒报告指出,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或达2100万辆,该数值大幅高于两年前的预估值。此外,到2020年美国或将成为第一个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国家,而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汽车市场。
由此可见,在人们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还处于概念阶段时,这个行业早已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了起来,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到来,梦想照进现实的日子似乎已经不远。
扎堆无人驾驶领域 哪家巨头更强大
当下,虽然我们距离无人驾驶汽车真正上路的日子还遥远,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们靠近。如今,除了百度、乐视、谷歌等互联网企业外,传统车企北汽、长安以及新生势力特斯拉等纷纷开始在无人驾驶领域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
2014年12月,谷歌推出其首款无人驾驶汽车——Google Driverless Car,该汽车是Google X实验室研发中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目前正在测试,已驾驶了48万公里。2016年2月17日,有报道称,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正在扩大招聘,以加快无人驾驶汽车的上市。
继谷歌之后,IBM也开始投身无人驾驶领域。近期IBM与亚利桑那一家名为Local Motors的制造商合作,打造了第一款使用Waston认知计算平台的自动驾驶车辆Olli。Olli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款使用IBM Waston物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
而作为汽车业界的元老、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福特在世界一线的传统汽车公司当中较早确定了无人驾驶发展路线,投入了重金和大量研发力量进行研究,在密歇根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州都进行过上路测试。与其他汽车公司还处在无人驾驶研究初级阶段不同,福特宣称已经在雪地、完全无光的黑夜等非最佳环境下完成了无人驾驶的测试,效果比人类驾驶更好。
此外,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定于2017年上市、售价为4万美元的入门级Model 3车型将具备全自动驾驶功能。由于Model 3原型产品没有配置仪表盘,所以推断Model 3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不无道理。此外,马斯克此前还曾对外透露过全自动驾驶“4级技术”将在2017年第四季度面市,而这一时间点恰好约为Model 3的上市日期。
毫无疑问,无人驾驶汽车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了汽车圈又一大焦点,这也充分展现出整个行业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期待与向往,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围绕在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车企对于未来汽车行业的主动权之争。不过在这场涉及广泛的产业化道路当中,伴随着汽车产品的电子化、智能化革命,首先被重构的很可能是已有的汽车产业。
展望未来市场格局或将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美国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美国,除了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还有很多新创公司也掌握了一定的无人驾驶技术。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在积极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而且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在很多方面都已经领先于其他国家,具备绝对的先发优势。
而在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等众多知名德系汽车厂商的带领下,德国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也很快走在了世界前列。2015年年初,德国政府已经批准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项目。
反观国内市场,除了百度去年在北京五环路上测试了无人驾驶汽车之外,还没有任何一家国内公司真正掌握了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不过近日来自高德汽车事业部的总裁韦东则表示,“未来是什么样子?其实大家都在研究自动化驾驶。可以给大家简单地看一看,高德在这些领域上面都在做准备,相信我们的合作伙伴也都在做这样的准备,未来会非常美好。我相信未来自动驾驶大家还会听到高德在这个领域上面取得重大的成绩。”
总体看来,高德要效仿百度造无人驾驶汽车。但这只是中国无人驾驶汽车整体向前发展的一个开端而已,还会有更多的国内公司在百度之后崛起。最终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必将跻身世界前列。因此,未来中国无人驾驶汽车或将与德国、美国三足鼎立。
梦想很美好 但现实很骨感
事实上,无人驾驶已经离我们很近,但是为什么还没有被大范围投入使用呢?有报告是这么阐述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之前还需要克服各种障碍——成本仍然很高、技术遇到瓶颈、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关于可靠性和数据隐私的辩论成了阻碍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的因素。
因此,即便优点多多,无人驾驶汽车仍需翻过很多障碍,首先是成本问题。一项预测显示,第一波无人驾驶汽车的售价将超过10万美元,这是普通新车的5倍。这还可能有所低估:光是Google无人驾驶汽车中的3D传感器成本就达70000美元。
其次是技术,无人驾驶技术虽然进步很快,但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境界。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加州行驶了43.5万英里,但仍没有在市区环境下进行完整测试。
另外,无人驾驶汽车还面临着法律和政策上的问题。作为新事物,针对它们的标准肯定会比普通汽车更为严格。“首个由计算机故障造成的车祸将比1000起由人造成的车祸带来更大的恐慌。”ENO董事Joshua Schank解释道。
小结
可以预见,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自动驾驶+电子化+纯电驱动+互联网,该市场成长空间巨大。但要把理想变成现实,业界人士应首先解决成本、技术、法律法规等难题,只有循序渐进才能实现产业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