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海上风电或临转折点 东海大桥发电超13亿度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6-06-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企业代表、行业专家一致认为,2016年是中国海上风电的转折之年。”

几乎停滞不前的海上风电或面临转折点。

6月22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2016海上风电领袖峰会”上表示,2016年将是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转折年”。

此前,国家能源局“风电十二五规划”曾提出,到2015年投运海上风电5GW,2020年30GW。但远未达标,2015年累计实际装机容量仅为1GW。

然而,2015年全球海上风电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的装机容量4.1GW,中国虽未达成目标,也在缓慢增长,彭博新能源财经风电高级分析师周忆预计,2020年,中国累计装机将达到10GW,占全球新增总量的1/4。

由于海上风电具有距离用电中心近、不存在弃风限电等因素,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其前景不容置疑。

中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运营至今已近六年,东海风电场副总经理透露,截至今年4月已累计发电超过13亿度。他建议,海上风电机组应选择高配、高可靠性产品。

或临转折点,成本缓慢下降

在6月21日召开的2016海上风电领袖峰会闭门研讨会上,史立山说,或许这个会将在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史上留下里程碑。“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企业代表、行业专家一致认为,2016年是中国海上风电的转折之年。”

从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建设至今,中国海上风电建设已有8年时间,但截至2015年底,海上风电并网容量仅有75万千瓦,远未达到风电十二五规划的500万千瓦。

为了推动海上风电的发展,2010年,国家能源局曾组织了一次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确定了四个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史立山说,遗憾的是,这四个项目还没有真正实施。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高出两倍左右,折算为度电成本,仍然高出将近两倍,周忆援引世界平均数据,目前,陆上风电的度电成本全球平均为78美元/兆瓦时,已经非常接近火电成本,但海上风电度电成本是117美元/兆瓦时。

另外,史立山表示,海上风电还存在机组设备可供选择范围小、施工方案难度高,以及输变电设备和电缆铺设特殊等困难。“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任何环节的单打独斗都难以奏效。”

不过,与前几年相比,海上风电也逐步解决了诸多问题,如电价、资源规划、管理体制等。

2014年,国家发改委确定了海上风电标杆电价:近海为0.85元/度,潮间带为0.75元/度。发电企业普遍反映,这一电价水平虽不高,但基本可以接受。

并且,海上风电资源规划已经在十二五期间落实,目前,沿海各省(区、市)除广西外,都有海上风电规划资源,为开发建设提供依据。此外,项目建设的管理体制业已明确,项目核准权在地方政府。

由于海上风电具有距离用电中心近、不存在弃风限电等因素,史立山表示,其前景不容置疑。

2015年,全球海上风电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周忆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年装机容量4.1GW,中国也将在2020年建成10GW。他称,到2040年,海上风电投资额将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2%,欧洲在未来25年将继续主导海上风电市场,中国紧随其后。预计到2030年,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会下降到100美元/兆瓦时。

史立山透露,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会同国家海洋局修改此前出台的海上风电管理规章制度,使之更加适应形势变化,并研究不再设置规模限制的措施及更加清晰透明的程序。

“十三五规划必须务实可行,不能纸上谈兵。”史立山说。

首个电场发电超13亿度,可靠性是刚需

中国首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为海上风电建设、运营积累了将近6年经验。

日前,东海大桥风电场副总经理任浩翰告诉记者:“截至今年4月,一期100MW项目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3亿度,达到建设预期。”

东海大桥风电场一期位于上海市海域,选取华锐风电34台单机容量3MW机组,于2010年并网发电,任浩翰表示,目前机组可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在2016年1-4月则达到98.5%。

记者了解,一期项目现已在去年11月出质保,并仍将由主机厂商华锐风电负责后续运维。

在谈到海上风电经验时,任浩翰认为,后期运维是一项保证发电量的关键任务,“陆上风电消缺(消除缺陷),只需开车到机组旁操作,但海上需要专门的施工船,并且需克服海上的气候状况。”任浩翰对记者表示:“实际上,一年之内,有一半时间不方便出海工作,运维费用占到总投资的1%左右。”

因此,任浩翰建议,海上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最好选择“高配”以达到高可靠性,即使会增加一些初始投资,但在全生命周期内更加划算。

自从更换领导层后,华锐风电将运维视为战略转型之一,成立了子公司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专门运维其已安装的9000多台风机,出质保后,东海大桥风电场仍由锐源公司继续服务。

由于机组可利用率较高、成本控制较好、不存在弃风限电,任浩翰预计,一期项目可在12年左右收回成本。而风电机组寿命大多在20-25年左右。

据悉,东海大桥二期100MW项目也已运行,其中包括华锐风电一台5MW机组。事实上,除运维外,华锐风电的另一战略即是海上风电。

据华锐风电总裁徐东福透露,公司正在与上海绿色环保公司、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同研发漂浮式深海风电机组,并已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发改委申报立项。

漂浮式深海风电机组集合了全球领先的风电前沿技术,目前只在丹麦、葡萄牙有类似样机,可填补潮间带、近海风电的空白。

“预计今年底会有初步成果。”徐东福告诉记者。

原标题:海上风电或临转折点 东海大桥发电超13亿度

分享到:

关键字:海上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