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中国储能大讲堂之氢能及燃料电池专场8月在武汉开讲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6-07-01 浏览:

中国储能大讲堂(第五期)—氢能及燃料电池专场

主    题:氢能技术与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及应用

主讲嘉宾:

程寒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主任

谢长君: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检测与控制研究所所长

蒲  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余  凌:China Country Manager, Ballard Power System Inc

范  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主任设计师/博士

何  文:北京派瑞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主办单位: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委会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发电装置专业委员会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承办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检测与控制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

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储能网

时  间:2016年8月10日

地  点: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区迎宾楼



会议背景:

目前,国内外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量普及还面临着成本较高、高效制氢储氢、加氢站数量较少等瓶颈,是否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技术路线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同时,我国不仅面临着“弃风”难题,“弃光”、“弃核”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在电能过剩的背景下,利用放弃的风电、光电、核电制氢,积极开展氢能利用的研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已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作为15项重点任务之一。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其中也明确提出:“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 

为更好了解我国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并就高效制氢储氢技术,燃料电池材料、核心部件、系统集成、过程控制技术以及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增程电源、移动电源、智能微电网、分布式电站等领域的示范运行或规模化推广应用等内容展开充分探讨和技术交流。中国储能大讲堂之氢能及燃料电池专场将邀请业内资深专家给您带来深度解读。

欢迎各相关单位派员参加此次大讲堂。

时间

会议议程安排

07:30-08:10

领资料入场

08:10-08:20

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全书海,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检测中心主任

08:20-08:30

致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08:30-09:10

主题发言:常温常压液态有机储氢技术及其应用

——程寒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主任

09:10-09:50

主题发言: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构型、匹配、控制及测试探析

——谢长君 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检测与控制研究所所长

09:50-10:30

主题发言: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研究

——蒲健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10:30-10:40

茶歇

10:40-11:40

嘉宾对话“车载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12:00-13:00

自助午餐

13:30-14:10

主题发言: 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介绍

——余凌 Ballard Power System Inc  China Country Manager

14:10-14:50

主题发言:水下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及挑战

——范晶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主任设计师/博士

14:50-15:30

主题发言:氢能基础设施发展及展望

——何文 北京派瑞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5:30-15:40

茶歇

15:40-17:00

嘉宾对话“氢储能技术与分布式能源”

17:00

会议结束

具体议程以当天公布为准。

附件:中国储能大讲堂——氢能及燃料电池专场参会申请表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处

联系人:罗  芹(15010790851)   周晓晴(13488676941)

李  湘(13661266197)   张  健(18811449116)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宾馆1116室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二零一六年七月一日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燃料电池 储能电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