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诸多利好叠加,在造就一个前途远大的需求市场的同时,也使相关生产组织方式、经营管理制度等生产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深刻改造——这是实现“快转”最根本的条件。
这是世界电动汽车行业的一场盛宴。透过闪耀的镁光灯,我们更应体会全球对于转变发展方式的渴盼。
电动汽车的命运,是反映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
早在1865年,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其实就已问世。然而,过去的一百多年,是资本、商品的狂欢,也是人类资源、能源消耗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这种状态,既遮蔽了发展方式的革新需求,当然也抑制了电动车自身的技术进步。直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紧迫课题,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动力革命”,遂承载起支撑人类可持续增长的梦想,成为各国必争之高地:日本确立了以混合动力为主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美国、德国则以插电式纯电动汽车作为其汽车产业的主导方向。电动车是机动车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汽车最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领域。这样一个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俱佳的产业,谁不欲分尝其中的一杯羹?
现在可以说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良机,不仅其技术进步已有相当积淀,更因为有利于电动车发展的扶持政策竞相出台。诸多利好叠加,在造就一个前途远大的需求市场的同时,也使相关生产组织方式、经营管理制度等生产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深刻改造——这是实现“快转”最根本的条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转变发展方式,成为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创新和变革,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以电动汽车为例电动汽车能否普及,技术进步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支撑其健康运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目前,社会上对电动汽车能否持续供电、能否延长电池寿命等问题仍存疑虑。这些问题虽有技术进步因素,究其根本,还是与电动汽车这类新能源的特殊业态密切相关,它不仅涉及汽车制造,也涉及电力供应等多个产业部门,更与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相关。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既需在相关产业、相关企业之间做好协调分工和利益分配,形成良好协同关系,也要求政府改革相关领域的公共投入,以公共交通等为先导,着意引导和重塑人们对环境、能源和自我行为的认识,加快制定和完善产业标准和法规政策,形成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法制、社会和舆论环境。
以可持续、可循环的替代性能源为增长引擎,以生产组织方式、经营管理制度等生产关系的变革为保障,“快转”就一定能够获得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