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2015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清算工作正在收尾

作者:风雪潇寒 来源:电车汇 发布时间:2016-07-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7月6日,在西安举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影响补贴清算工作,正在收尾,待工作完成补贴将尽快发放。但补贴何时发放,怎么发放却没有具体说明。刘昆同时强调,在对骗补行为严肃查处的基础上,今后仍将总体保持补贴政策连续性。

1.背景

2016年元月,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6]6号,至此影响巨大的新能源骗补核查拉开大幕,而受此影响2015年中央财政清算工作有所延缓,补贴资金仍未发放。

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国家财政对这些企业的补贴中,没补的钱一定扣下来,已经补的钱一定要追回来,并且依法进行处置。在不久的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清查后,会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布去年“骗补”到底涉及哪些企业,有多少辆,有多少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督查报告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惩处骗补行为并完善相关制度。

2. “骗补”和“违规谋补”

座谈会指出:骗补和违规谋补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

(1)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

(2)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

(3)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马凯要求,对两种行为都要从严处理,视情节不同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取消财政补贴资格、追回补贴资金、罚款、取消汽车生产资质,将问题车型从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等。

“出现骗补行为是生产企业受利益驱动,但监管部门也存在漏洞,涉嫌失职渎职人员也要根据规定进行处理。”马凯强调。他还说,骗补行为是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添乱,抹黑”。

3.补贴什么时间发布?怎么发放?

5月28日,财政部在官网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核查有关情况的声明》,声明称: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骗补核查,现场核查已经完成,目前处于会审阶段。核查及处理情况,将按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及时公开。7月6日座谈会没有透露存在骗补、谋补行为的企业名单。

受到此次核查影响,2015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延缓至今尚未发放。全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观望状态。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在座谈会上表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分为预拨和清算两部分,2015年中央财政预拨工作早已完成,但清算工作受到核查影响有所延缓,现核查完成,清算工作继续进行,待工作完成补贴将尽快发放。”

督查报告显示,2013-2015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补贴、奖励资金284.44亿元。其中,2013-2014年,实际发放购置补助资金101.9亿元,14个省市获得中央财政充电设施建设奖励7.7亿元。2015年,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地方财政2013年-2015年拨付补助资金合计200多亿元。

天价补助金极大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促使汽车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走捷径,刘昆称,在对骗补行为严肃查处的基础上,今后仍将总体保持补贴政策连续性。但骗补企业资金如何退回,通过检查的企业如何拿到补贴,什么时间拿到补贴,财政部却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

督查报告称,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推广车辆使用率不高。在私人市场启动前,这部分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力军”。督查报告显示,2013-2015年,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24.6万辆,占同期总量的一半左右。

但该领域不同程度出现“先突击集中买车,再找最终用户”的情况,导致部分已售车辆闲置,包括6-8米纯电动公交客车。新能源出租车及小型物流车也同样存在闲置不用和实际运营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散乱”的现象也已出现苗头。

督查报告显示,目前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目录里的车型共3411款,但产量达到1000辆以上的未超过100个。其中,227个乘用车车型中,产量在1000辆以上的只有43个。

基于此次核查,即将公布的系列新能源汽车政策,除堵住监管漏洞杜绝骗补行为外,还将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技术门槛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等措施,避免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散乱下去。“要尽快扭转,否则将来后患无穷。”马凯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补贴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