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电动汽车产业的地方路线图

作者: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0-11-10 浏览:

    “20万辆产能是保守数字!”近日,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军在详解未来五年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蓝图时抛出这样一句话。广东的野心是要到2015年实现广东新能源汽车产能65万辆。

  除了广东,武汉、深圳、东莞、河南新乡都在宣称要打造电动汽车产业基地。电动汽车产业成了新能源产业中各地竞相争夺、竞相上马的又一目标。新能源产业似乎从来不缺少热点,从太阳能到风电,地方政府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的追逐从未停止。

  此前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发展汽车工业必须要走新能源汽车之路,走电动汽车之路。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

  无疑,电动汽车产业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遣军。那么在这股热潮中,我们的地方政府应当如何应对呢?

  生产电动汽车整车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各个地方在规划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当理性看待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在具备现代化汽车工业基础的地区如广东、深圳等大城市,他们同时具有相当的财政实力来支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些城市发展电动汽车整车产业是具有先天优势的,应当给予鼓励。

  而对于部分中小城市,发展电动汽车整车制造需要更多理性思考。对于城市经济基础薄弱,汽车工业发展落后的中小城市,其自身所具有的这些缺陷都将制约电动汽车整车制造产业的发展。在此条件下,我们同时又应当看到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商机。据中国储能网的相关资料显示,在整个电动汽车产业中,电池是其核心,动力电池产业也因此成为投资热点。相对于整车制造,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产业投资小,无疑更适合具备资源优势的中小城市发展。长沙和宜春大力发展锂电相关产业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最初的光伏产业到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身影。他们积极投身新兴产业的发展潮流,意图以此带动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的地方做到了,像无锡、保定、新余等。而在这些榜样的背后,我们没有看到的是更多的在发展相同产业的路上走不下去的地方政府。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失败的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在新能源经济的大潮中,地方政府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仅仅是个开始。更多的应当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合理的规划、务实的工作上。只有这样,各个地方政府结合自身优势,发展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才能组成一个健康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地方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