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智能电网成德国能源转型瓶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3-01-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自从两年前德国突然宣布放弃核能后,能源转型成为德国上下热议的话题。但德国如何实现能源转型?政府至今没有出台具体政策。1月29日,人民网记者在柏林参加“智能电网峰会”时,不少业界人士表示,能源转型工程浩大,政策不到位让他们感到很“困惑”。
 
  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欧洲战略管理部门负责人埃里克・兰德克,从德国能源署近年几份报告可以看到,能源转型给德国现有电力网络带来了巨大压力。2005年德国能源署的报告称,为满足用电需求,德国需要新建850公里长的供电线路。到201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3600公里。在德国决定弃核后,2012年德国能源署预测,德国除了重新研究现有电力配送网络外,还需要新建供电线路13.5万到19.3万公里,追加投资275亿到425亿欧元。
 
  智能电网是庞大投资的核心部分。按照德国政府规划,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产出中的总比重将从现在的约20%增加到80%。风能和太阳能可能成为主体。德国发展可再生能源面临两个矛盾。一个矛盾是,70%的人口住在城市,但能源生产主要在农村和山区。另一个矛盾是,人口和工业集中在南部,而风能主要集中在北部。而且风能和太阳能供给不稳定,“看天吃饭”,必须建立完善和智能化的电力输送、储存和分配系统,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可再生能源专家托比亚斯・罗特哈彻认为,能源公司在德国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确保生产足够的电力,而是有效的分配能量。“分配系统操作专家和能源公司正忙于研发各种新的模式和技术,以确保电流能在正确时间流入正确的地点,并试图解决迫在眉睫的新问题。”
 
  不过,德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人愿意为如此庞大的智能电网投资埋单。去年8月德国Steria Mummert 咨询公司对100名德国电力公司高管的调查显示,只有一半人愿意在今明两年加大对智能电网的投资。路透社就此评论说,电力公司“三心二意”的主要原因是德国新能源政策不明朗,它们无力承担庞大投资,而且担心得不到回报。
 
  随着可再生能源普及,电力公司为摊底成本只能提高电价,政府的可再生能源补贴也水涨船高。今年9月德国将举行大选,电价问题势必成为选举话题。德国联邦环境部长阿尔特迈尔28日称,政府就提出议案,锁定给电力公司在可再生能源上的补贴。此举可望赢得民众喝彩,但对能源企业扩大投资无疑不是好消息。
分享到:

关键字:智能电网 德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