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改变光伏电站融资难也需水到渠成

作者:红炜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6-07-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不久前,与一位专为光伏电站建设做投融资服务的老板聊天,笔者问及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回答说这已经是可以操作的金融产品了。随意的一个回答,却让笔者感触极深,因为三年前,笔者为这一金融产品在光伏产业的实施曾经付出过太多,却是无果而终。究其原因,不是笔者不够努力,而是这一产品成立的条件不成熟。

2013年中,为了探讨矛盾日益尖锐的光伏电站融资难问题,笔者也选择对资产证券化这一产品进行重点探讨:一是因为光伏电站融资适合这一产品,市场会有需求;二是因为中国证监会在一年前已经出台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使得这一创新金融产品的实施已经具有监管政策的基础。

遗憾的是,推动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的市场结果并非设想的那样。考虑资产证券化成立的前提一定是具有大规模已经产生现金流的光伏电站,于是笔者组织中信证券最专业的队伍,先是重点突破一家那时持有大量光伏电站的国有企业,后是尝试联系一家持有一定电站、融资负责人来自美国金融市场的民营企业,虽然对方都是积极配合,可最终结果却并不理想。面对遗憾,当时笔者好用《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难在哪儿?》的发问做了阶段性的总结。

彼时总结失败的原因,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融资并非很难,能接受的融资成本也并非很高,那时他们探讨资产证券化只是想改变融资的财务结构。结论是,如果没有强烈的内生冲动,实现一种创新金融是没有可能的;二是民营企业融资心切,但对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却有心无力,或是因为光伏电站持有规模有限,形成不了证券公司愿意服务的融资规模;或是因为电站资产所有权者不单一,不具有资产证券化融资前提。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位来自美国金融市场的融资负责人甚至提出把他们已经售出的20MW电站进行托管,可这只解决了融资规模问题却解决不了资产所有权问题。结论是,如果有了强烈的内生冲动,但条件不具备,实现一种创新金融也是没可能的。

现在总结失败的原因,原因只有一个:2013年时,支持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条件不具备。埃隆·马斯克之所以了不起,不仅在于他让商用太空火箭上了天,让电动汽车满地走,更在于他能够让这些创举在合适的时候诞生并生存下去,创新的时机很重要。埃隆·马斯克之所以成功,能让美国的千家万户屋顶铺上光伏电池板,不仅在于他的努力,更在于美国的法律、信用、金融环境已经具备,创新的前提条件很重要。

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已经达到50GW,并且还在迅速扩张中,投资者格局也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种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融资需求强烈的同时市场环境已经初备,此时再推进这一金融产品自然不是问题。

解决光伏电站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不同投资企业未来的分水岭,企业家们不急是不可能的。但是资产证券化这一产品在光伏电站市场的实现过程,在告诉企业家们:解决光伏电站融资难问题,有的时候着急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水到渠成。

(作者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电站融资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