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中国新能源汽车业泡沫隐现引发行业担忧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0-11-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低碳经济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一直是中国汽车想要弯道超车的“拐点”。然而,业界、投资者及相关专家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业产业定位不明、产能过剩、电池自主专利待破解等隐忧已初现,需谨防产业泡沫。

  麦顿投资创始人邱立平在近日举行的2010中国风险投资与科技金融论坛上指出,电动车的概念源自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而不是为了虚荣心取悦消费者。在中国,有一种看法认为“纯电动车要做就做中档以上”。这种产业定位是由于一些汽车厂商片面追求中高档汽车的高利润,以及消费者被“汽车象征身份”等观念误导。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找到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定位。”邱立平说。

  “在未来10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让电动车全面取代燃油车是不现实的,把中国的电动车定位在"较低的活动范围"上比较实际。”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教授说。

  奇瑞汽车公司副总经理袁涛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找到真正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电动汽车小型化、轻量化是主要的方向,也更符合国情,如果方向错了,不利于行业产业化发展。

  对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和泡沫化的忧虑也在与日俱增。

  安徽省合肥市挤进了中国公布的5大新能源汽车补贴首批试点城市。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到2011年,包括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在内,新能源汽车要形成年50万辆的产能,销量要占国内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等20余个省份均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在战略规划层面,还是投入真金白银在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以其所向披靡的巨大诱惑力,吸引了中国几乎所有的车企。

  整车生产企业如此,上游配套商也耐不住“寂寞”。安徽芜湖奇瑞汽车公司已经有100多家电池配套商在当地建厂。2010年初,奇瑞纯电动车M1-EV正式进行示范运营,大规模量产尚无明确时间表,但电池配套企业却不敢“懈怠”,早早蜂拥而至。

  真实情况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大多尚处于研制试验阶段,产业化项目的进度尚处于萌芽阶段,销量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微乎其微。

  江淮汽车(600418,股吧)董事长左延安表示:“电池确实搞出来了,但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功力、安全性等,要满足产业化运行,还差得很远。”左延安说,希望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若干个企业,以少量的产学研机构,联合攻关。

  此外,由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产业的投资热潮正在中国兴起。截至2009年的统计显示,全国约有50-60家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生产厂商,而有意向进军这个产业的企业更多。

  对此,道杰资本管理合伙人、总裁俞铁成提醒相关企业和投资人,目前国内大部分做磷酸铁锂的企业只掌握了技术和工艺,没有抢注到国际专利。目前亟待破解自主技术壁垒,否则将极大影响未来电动汽车出口。

  对稀土的高度依赖也是业界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另一重担忧。俞铁成介绍,一辆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要用2公斤左右的稀土。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稀土消耗量最大的消费品。一旦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成为趋势,稀土供需缺口将会加大,加之国内外稀土资源有限,生产企业可能将面临材料短缺的窘境。

  专家建议尽快寻找可行的替代材料,减少整个产业对稀土资源的依赖。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 新能源 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