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新能源汽车电池:别忘环保“初心”

作者:杨泥娃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布时间:2016-07-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当下,主打环保性能的新能源汽车无疑站在了风口上,但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却摆在了现实面前,几年后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面临着更新换代,淘汰下的废旧电池将何去何从?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企业对消费者承诺的电池使用寿命和质保时间最多可达10年,但实际上,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如果考虑到使用环境等综合情况,动力电池的平均寿命也就是5年。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12万~17万吨的规模。

有数据显示,1块20克重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由此可见,如果是几吨重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废弃在自然环境中,将会对环境造成多么大的污染。

如果废旧电池回收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或许只能离当初环保的初衷越走越远。

实际上,国家早在2012年7月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要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但是,几年时间过去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回收办法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展起来。

对于梯级利用和回收办法,虽然是可以实现节能的良好途径。但在国内想要真正开展梯级利用却并非易事。

首先,现阶段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仍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从产业现状来看,国内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电池路线、电池规格和对电池的测评要求都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电池的型号过多的现状,产量处于过度分散的状态,也为后续的梯级利用带来很大的难度。

其次,梯级利用的应用范围往往锁定在家庭的储能项目上会更利于开展。不过,国内在这部分需求上却并不明显。相比起国外的独栋居住环境来说,国内大部分居住在高楼里的家庭都很难开展这样的储能项目。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商业手段促进废电池的回收利用或许更为现实,但是当前各生产厂商更多地专注于扩充产能,增加销量,对于电池回收的积极性并不高。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尚未成熟,因此还并没有国内企业探索出回收利用后经济效益显著的商业典范。

因此,当前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同时,关键的一点是要突破废旧动力电池处置的技术“瓶颈”,找到一条既环保又经济的实施路径。

在这之前,想要促成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或许需要先行建立起统一电池的技术标准,这样才可为日后大规模的统一回收奠定基础。相关管理部门可以率先制定出电池的参考标准,再引导企业生产标准化动力电池。

此外,也可以效仿国外经验,通过配套的财税政策进行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地在这方面进行投入和尝试。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