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中国铅酸蓄电池无害化进程探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3-02-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我国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是铅污染。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血铅超标事故层出不穷。2008-2011年期间,陕西凤翔、昆明东川区、福建上杭、河南济源、广东清远、云南大理鹤庆、四川隆昌、湖北崇阳、浙江台州、广东紫金相继发生了因电池企业污染造成的周围居民血铅超标事故。
 
  本月初,由环保部委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联合编制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目前正在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
 
  根据该技术政策提出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我国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60%、70%以上;废铅渣全部无害化处置,再生铅熔炼金属回收率大于97%。到2020年,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铅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80%、85%以上。
 
  生产污染没得到解决
 
  近年来,大量铅蓄电池被应用到电动汽车上,但回收过程产生的污染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自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发生了至少27起与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行业有关的严重的集体铅中毒事件,包括2011年上半年发生的6起铅中毒事件。”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理事张弘说。
 
  其中,浙江省一家生产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工厂附近的居民,至少有300人被查出血铅浓度超标,高出正常值最高指标的七倍。2011年安徽省发现的一起铅中毒事件中,有100多名儿童被发现血铅含量(BLL)超标。
 
  “中国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是铅污染。”据《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编制组介绍,铅酸蓄电池及再生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包括铅、硫酸雾、镉、砷、锑等。
 
  由于国内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大多为半开放式生产,如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研究显示,铅可以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与多种器官亲和,主要毒性效应是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易受害的人群有儿童、老人、免疫低下人群。
 
  “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宁可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投资治理,道理很简单,缴纳排污费有人认账,弄好了还可以返回一部分,但如果投资治理,初期投入不说,每年的治污设备运行费可能比上缴的排污费更多。”该编制组介绍,特别是一些承包企业和租赁企业,很少考虑污染治理设备投资问题,而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己之利。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去年5月,环保部紧急下发了《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通知》,要求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对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加大铅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的执法监察力度。
 
  在行业整治之前,在环保部有环境备案的有1700家,在产的大大小小总计约为3000家左右。截至2011年11月末,在生产企业共有107家,约占公布总数的13.74%;关闭取缔348家,约占公布总数的44.67%;已停产140家,约占公布总数的17.97%、停产整治160家,约占公布总数的20.54%;在建23家,约占公布总数的2.95%。
 
  今年5月到10月又经过新一轮持续环保督查工作,截至2012年10月,目前全国在生产铅蓄电池企业有253家左右。
 
  但编制组承认,“蓄电池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特别是数量众多的部分中型及小型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严重”。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 铅酸 蓄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