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互联网资本扎堆造车:欲分新能源+智能汽车蛋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通讯社 发布时间:2016-07-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借助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的势头,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欲分享“新能源+智能汽车”这块“新鲜出炉的蛋糕”。

2015年被汽车行业人士称为“互联网造车”元年。国际上,微软、苹果、谷歌等巨头早已有所行动;国内的乐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投身“智能汽车”领域。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销售增速放缓,许多传统汽车厂商也开始“拥抱”互联网企业,意欲借“智能网联”概念寻求自身发展新支点。

传统车企对于“互联网+”为汽车行业所带来的改变普遍持认可态度,但对于互联网企业能否直接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却存在着不同意见。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公开表示,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之所以“造车”,意在资本市场。

因为有特斯拉这样的成功范例,互联网企业纷纷效仿,欲循此套路实现“造车”梦想。

专家分析,首先,汽车作为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对于造车者的意义不容置疑。然而,汽车投资周期较长,互联网企业相对“短平快”。即便如特斯拉、比亚迪这般在“新能源”“智能”上走在前面的企业,也在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如何协调资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成为互联网企业投身汽车领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智能网联”与汽车真正融合并非生硬的将两者拼凑在一起,而是应该使两者有机结合,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让驾驶者拥有更具“未来感”的使用体验,增加汽车的产品属性。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