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国际电力储能技术分析——锂离子电池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工程热物理 发布时间:2013-02-08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一、技术原理
 
 
    锂离子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LIB)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PLB)两类。它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如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或磷酸铁锂(LiFePO4)等二元或三元材料;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主要有石墨、软碳、硬碳、钛酸锂等;电解质由溶解在有机碳酸盐中的锂盐组成的。其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充电时,锂原子变成锂离子通过电解质向碳极迁移,在碳极与外部电子结合后作为锂原子储存,放电的时候整个过程可逆。
 
    与其他传统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额定电压高、大电流放电能力强、高功率承受力、自放电率低等优点,其比能量(200Wh/kg)达到了铅酸电池的5倍左右,单体工作电压为3.7V或3.2V,循环寿命在浅充放模式下可以达到3000~5000次,储能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锂离子电池耐过充/放电性能差,组合及保护电路复杂,成本相对于铅酸电池等传统蓄电池偏高,这些因素制约了锂离子电池在大型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的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电站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接入及小型分布式电站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关键技术
 
    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关键技术,与电池成本和性能密切相关。钴酸锂电池由于材料价格昂贵、安全性差而被放弃用于大功率大容量的应用。锰酸锂电池有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产品安全性较钴酸锂电池高,是热门的电动汽车电池备选技术。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较稳定的氧化状态,安全性能好,高温性能好,同时又具有无毒、无污染、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等优点,是目前最热门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之一,也是电力储能系统的热门候选技术之一。对于用于大规模储能的锂离子电池,其关键技术还包括电池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电池系统的集成和成组技术、电池组测试技术等。
 
    三、应用现状
 
    锂离子电池的概念是在1960年代提出的,当时贝尔实验室开发出一种可以替代锂金属电极的碳阳极,从而使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自1991年索尼公司成功实现锂离子电池商业化后,锂离子电池在电子产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材料和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日本的索尼、三洋(已和松下合并)、日产AESC公司、韩国三星SDI和LG化学等都在大力发展锰酸锂电池。美国的A123公司在2008年率先开发出2 MW的锂离子储能电池,Altair Nanotechnologies公司已建立1 MW/250 kWh的拖车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目前,全球已有约18 MW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并网运行,用于工程示范或电网服务。以比亚迪、力神、比克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积极投入了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并取得良好进展。国家电网公司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建成了100 kW锂离子电池示范系统并网运行,由国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主持、发改委投建的张北“国家风电监测研发中心”,拟用18MW锂离子电池试验储能对风电场发电及其电网接入的作用。南方电网已建成4MW锂离子电池储能示范电站,其主要功能定位为移峰填谷。
 
    四、发展趋势
 
    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主要是通过控制粒子的尺寸、组份、结构及形态,以提高电池的电极及电解质的性能。在电极材料研究方面,主要是与碳涂层技术相结合,将电化学活性材料降至亚微米或更小尺寸以实现核壳形态的电极。其他新技术,包括纳米合金负电极锂电池、基于硅的锂电池、有机电极材料锂电池以及锂空电池也陆续出现。
 
分享到:

关键字:国际 电力 储能 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