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上半年国内电解液产量3.97万吨,同比增长65%,环比下降1.5% 。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电解液总产量为3.97万吨,同比增长65%,环比下降1.5%;一季度产2.05万吨,同比增长95.5%,环比下降10%;二季度为1.92万吨,同比增长41.6%,环比下降6.9%。
201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有限,产量为7.86万辆,仅占全年产量的21%,而2016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17.7万辆,同比增长125%。因此2016上半年电解液产量同比增长较大,但环比下降,其主要原因有:
1)政策调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不如预期。今年上半年,由于查骗补事件、三元暂缓、新能源推广目录重审、电池企业进入目录由非强制性转变为强制性等政策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保持观望态度,部分电池厂订单缩水。据GGII统计,2016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产量为12.77GWh,环比下降6%,从而导致电解液需求环比减少;
2)电解液出口减少。随着国外数码终端产品在国内外销售量下滑,国外企业对国内电解液需求量减少,加上三星和LG等企业在国内的动力电池销量不理想,导致电解液出口量总体下滑。
3)数码电池同比增速继续放缓:传统数码市场,如移动电源、手机、平板等3C市场趋于饱和,新增动力不足。而新型数码市场对锂离子电池总量拉动较小,如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
二、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价格达新高后开始回调,下半年价格仍将居于高位
自2015年初,国内六氟磷酸锂价格一路飙升,最高时达45万/吨,超过2011年的历史峰值。第二季度,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17.5万/吨下调到15.5万/吨,且六氟磷酸锂的需求稍有缓解,六氟磷酸锂价格止涨并开始回调,截止到2016年6月,国产六氟磷酸锂价格维持在38-40万/吨。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
2015年第四季度国内开启六氟磷酸锂扩产潮,其扩产周期一般需要1年左右。2015年开建的产能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逐渐投入使用,到2017年集中释放。从需求端来看,2016年动力电池市场增速虽不如预期,但产量同比增速仍有可能超过100%,对电解液的需求强劲。GGII认为2016年下半年,六氟磷酸锂供应紧张的局面仍将继续维持,价格仍将处于高位。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
电解液扩产相对较快,并集中在2016-2017年投产,未来电解液市场产能比较充足,供不应求局面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当前电解液价格主要受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影响,预计1年内电解液价格波动较大。
三、新型锂盐添加剂双(氟代磺酰)亚胺锂(LiFSI)发展可期,多家厂家积极布局
未来三元动力电池高镍化是趋势,对电池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解液要往高压、高安全方向发展,而传统锂盐六氟磷酸锂由于在高温下易分解且对水敏感,使其在高温、高压电领域的应用受限,因此市场亟待新型添加剂在耐高温、高电压、阻燃等领域发挥作用。
其中新型锂盐添加剂LiFSI作为一款非常优秀的新型锂盐添加剂,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高低温性能和耐水解性,同时还能抑制气胀,安全性能高,未来在低温、高电压、高倍率电解液中有着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主流电解液厂家和添加剂厂家都在积极建设LiFSI产线,扩产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
目前国内还没有量产LiFSI的企业,主要是依靠进口,且目前的使用量较小,主要原因有:
1)价格较高。目前市场价格在100-120万/吨,对电解液的成本影响较大,目前主要使用在一些有着特殊需求的高压、动力电池电解液之中;
2)腐蚀正极铝箔。LiFSI对电池正极集流体铝箔的腐蚀作用较为严重,限制其使用。
国内的主流电解液企业和添加剂企业都选择在今年开始建设新型锂盐添加剂LiFSI,可以看出其对LiFSI未来前景看好。
GGII预计未来新型锂盐添加剂LiFSI的应用将逐步扩大并替代部分六氟磷酸锂,主要依据有:
1)打破国外垄断,产业化带动价格下降。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为LiFSI的一个集中投产期,届时将打破其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市场格局;
2)正极腐蚀问题有望解决。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通过在正极铝箔上涂上导电石墨涂层或者将LiFSI和六氟磷酸锂混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LiFSI对铝箔的腐蚀作用;
3)未来发展趋势所需。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动力电池在安全和能量密度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而LiFSI能大幅提高电解液耐高温和高压性能,符合未来电解液的发展趋势,应用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