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从控股股东到公司高管,华丽家族上下均都在疯狂套现上市的股权,创造A股市场上的一大奇观。统计数据显示,一年半时间来,华丽家族股东10次大规模减持共计套现36.23亿元。
2月27日,一位匿名的分析师对记者坦言,石墨烯研究刚起步,未来有可能创造超千亿的市场空间,就像IPHONE之于苹果公司的股价影响一样,“如果一项革命性的产业有可能让公司股价达到翻倍的成长,你还会去减持吗?”
资料显示,华丽家族目前并无任何石墨烯的资产,但其大股东南江集团却在该领域有两处布局:位处浙江慈溪的300吨的“石墨烯”生产线;和中科院重庆所合作,建设首期1000万片大面积单层石墨烯的生产线。
一位国内石墨烯专家对此质疑,石墨烯是纳米材料,重量可以用毫克计算,由于工业化量产工艺尚待突破,“目前全世界石墨烯的产量不超过10克,怎么可能用吨来计算呢?”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12月19日至1月24日,在石墨烯概念升腾于A股之时,控股股东王伟林家族掀起一轮连续7次的猛烈减持潮,合计套现金额超过10亿元;1月31日,王更是辞任董事长职务。
如今,在大股东股权仅剩下个位数,加之与真正石墨烯概念渐行渐远,华丽家族该何去何从?
石墨烯真伪
2004年,石墨烯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发现,并由此让两位科学家在2010年登顶诺贝尔物理奖。同时,由于石墨烯厚度仅仅为一个碳原子,为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材料。
上述专家解释,石墨烯由于是以原子为单位,故多以面积计算,如以重量算计,对角线30英寸可能就是0.1毫克左右,“以公斤或吨来计算的,都称不上是石墨烯”。
“对角线30英寸的石墨烯,在市场上还没有供应,即使有,售价也要2万美元。”上述专家表示,假设全球石墨烯产量超过10克,面积可达2万多平方米,总的价值即是20亿美元;如果是1千克,即是2000亿美元即13多万亿人民币。
资料显示,2012年4月,华丽家族控股股东南江集团宣布进入石墨烯领域,并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同成立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墨西科技),后者则从事“石墨烯”的生产。
2012年9月,南江集团投资建设的年产300吨的“石墨烯”生产线在宁波慈溪启动。
该专家解释,墨西科技所生产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而是石墨微片,本质上仍属石墨范畴,并无石墨烯的奇特特性。“石墨微片是减薄后的石墨,厚度多在10层以上,横向尺寸在微米级别”。
“石墨微片主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因为锂电池本身的负极就是石墨。”该专家表示,石墨微片提纯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作为南江集团进入石墨烯的另一主打项目。2月26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南江集团合作成立重庆墨希科技公司,南江集团前期将投入2.67亿元用于该项目,并将形成1000万片大面积单层石墨烯的生产能力。作为主角,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刚制备出15英寸石墨烯。
“重庆项目的路子是走对的,但是工业化应用方面的成本仍然是一个难题。”上述专家表示,根据公开材料,重庆项目采用的是普通CVD技术,如若要大规模工业化量产则工艺为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
“普通CVD设备价格低于PECVD设备,但考虑到能耗、材料等成本,其综合生产成本要高于PECVD。”该专家表示,即使国内PECVD设备也要上百万元,但设备质量和设备稳定性都需要改进,大多需要进口。而PECVD可以生产在较低的温度下出30英寸的石墨烯,普通CVD不经过改进如果做大于15英寸的石墨烯,面临着均匀性差、能耗过高等问题。
上述专家同时解释,石墨烯的应用最先的实现路径是替代手机触摸屏的ITO(氧化铟锡),这也是三星[微博]和诺基亚[微博]投巨资研发石墨烯的一个原因,“但是用实验室的CVD设备生产出的石墨烯,成本相对于ITO还是太高了”。
在该专家看来,15英寸石墨烯约为0.1平米,1000万片即是100万平米,“但是目前做得最早的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的产能也只是2000平米左右”。
股东疯狂减持
截至2月25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累计减持额已达159.79亿元。此中,华丽家族是今年以来A股减持股数最多的公司。
数据显示,华丽家族第一大股东南江集团在1月份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分三次减持其股份,合计减持1.47亿股,套现约7.15亿元;哲哲投资有限公司同样是在今年1月两次减持华丽家族股份,累计减持了5745.36万股,参考市值为2.91亿元。
作为比对,2012年7月,大股东上海南江集团与皙哲投资有限公司、曾志锋、狄自中、陈志坚为一致行动人,仍控制着华丽家族42%的股份。
前述分析师认为,如果是对公司未来保有信心,那么大股东不会如此疯狂减持公司股权。在大规模减持公司股权的同时,市场上关于华丽家族石墨烯的概念不停追捧,但该公司却没有向公众解释其项目事实上并非石墨烯,“这与2011年的中国宝安(9.12,0.01,0.11%)做法一样恶劣”。
产经评论员彭雄江则认为:“这就是大股东利用自身的知情人身份和便利,公开与市场投资者赤裸裸争夺利益的可耻行为,最终伤害的是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
事实上,这并不是华丽家族大股东第一次大规模减持公司股权。
2011年7月,南江集团开始了减持华丽家族的旅程。资料显示,从当年7月20日到26日四个交易日内,南江集团通过上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股份3059.6万股,套现5.69亿元。此后的减持便变得一发不可收。
2008年7月16日,华丽家族通过借壳SST新智登陆A股市场;2011年中报时,南江集团仍是持有华丽家族55.83%的股东。而到1月底,这个数值降至6.50%,所需时间不过19个月,大股东已近乎全身而退。
上述专家告诉记者,12英寸左右的石墨烯技术在国内外多个实验室均可制出,“北大、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都有这方面的实验室”,12英寸的石墨烯在设备上的花费不会超过30万元,关键在大规模生产应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