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电动汽车(EV)的车身、电池及快速充电规格的标准化备受关注。不同企业及团体正在面向全球推进各规格的标准化,车身方面是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清水浩主导成立的EV风险企业SIM-Drive,电池方面是松下,快速充电规格方面是东京电力及日本国内知名汽车厂商主导成立的CHAdeMO协会。
推进标准化的最大目的是降低成本。如果各厂商独自开发车身、电池及充电规格的话,就会给成本、开发周期及确保安全性等方面带来沉重负担。实现规格的统一,可使成本低廉的EV尽快实用化。
目前的现状是,知名汽车厂商都在按照自己的规格推进车身及电池的开发与实用化。与此不同,风险企业SIM-Drive则与约30家企业共同开发小型车级别的车身(参阅本站报道)。无论加盟企业的隶属关系及国籍如何,SIM-Drive都会以2000万日元的价格向其提供已开发车辆的设计图。SIM-Drive已从2010年1月开始推进一期开发项目,将于2011年1月启动二期开发项目。预定2011年1月公开一期项目的开发车辆。
另一方面,松下正在计划将目前作为笔记本电脑电池使用的18650(直径18mm×长65mm)型电池用于EV。通过沿用已在个人电脑上成为事实标准的电池,瞄准EV领域的事实标准。松下除了已开始向美国EV风险企业泰斯拉汽车(Tesla Motors)的电动跑车“Roadster”供应电池之外,还预定向泰斯拉将于2012年量产的轿车“Model S”供应电池(参阅本站报道)。
丰田也对泰斯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丰田除了已向泰斯拉出资5000万美元之外,还宣布与泰斯拉共同开发电动汽车“RAV4 EV”(参阅本站报道)。丰田计划2012年量产RAV4 EV。RAV4 EV将采用包括泰斯拉的电池组、马达及逆变器等在内的电动动力传动系统。丰田将同时分开使用自主规格的电池与18650型电池。
中国对电池的标准化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在2010年11月于深圳举行的EVS上,中国科技部的肖成伟按照电压及容量将电池单元的尺寸分成了8种。包括7种方形单元尺寸及1种圆筒形单元尺寸。其中6种尺寸是以3.2V电压磷酸铁类产品为前提划分的。
EV快速充电规格方面,为了在全球普及日本研发的规格,日本汽车厂商(日产汽车、三菱汽车、丰田、富士重工)与东京电力于2010年3月成立了CHAdeMO协会(参阅本站报道)。CHAdeMO提出的方案是,在街道上设置快速充电站,供需要充电的用户使用。充满电所需要的时间方面,AC100/200V普通充电方式需要8~16小时左右,而CHAdeMO提出的快速充电方式,利用最大DC500V的电源时,可在30分钟内充电80%左右。
欧洲提出的充电规格方案是,不设置快速充电站,而是让车内的逆变器发挥快速充电站的作用,日本与欧洲对快速充电提出的规格方案完全不同。
此外,日本还出现了为改装EV(Conversion EV)制定安全标准的动向。2010年6月中小企业联合成立了电动汽车普及协会(APEV)。2010年11月中旬,包括丰田及三菱汽车等知名汽车厂商在内的105家企业及团体宣布加盟该协会。APEV将在2010年底之前为改装EV制定出安全标准,并于2011年3月要求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开指南。安全标准将分车辆设计、开发制造及使用3个阶段制定。其目的是,即便车辆在设计上采用了不会触电的指标,也要在修理及用户使用EV时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