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主要活动 返回

氢能及燃料电池储能大讲堂在武汉完美落幕

作者:肖吉德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6-08-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8月10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联合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委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氢能发电装置专业委员会、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主办中国储能大讲堂(第五期)氢能及燃料电池专场在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完美闭幕。分别有来自氢能与燃料电池的行业机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用户、投融资机构等140余位嘉宾出席本次大讲堂。

与会嘉宾合影

本期大讲堂共安排了7个精彩的主题发言,并组织了“车载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氢储能技术与分布式能源”两场密切联系实践的嘉宾对话。主办方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唐辉明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委会秘书长卢琛钰分别出席并致辞。

氢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能源载体之一。氢的来源众多,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及农药生产过程。在智能电网调控、便携式移动产品、储能及电动汽车等领域,普遍认为氢能将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另外,氢气还能促进化石燃料、城市废弃物以及生物质的完全燃烧,从而最大程度改善空气质量。然而,由于缺乏在常温常压下具有容量高、可逆性好、可大规模商业化的储氢材料,氢能技术至今尚未被广泛应用。

千人计划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主任程寒松教授在“常温常压液态有机储氢技术及其应用”的主题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能源及其应用与挑战,常温常压液态有机储氢技术,车载动力系统,应用于储能系统及经济性分析等内容做了细致性交流,并解答了各位代表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例如:液态氢在常温常压储存,安全性,寿命和成本,氢储运的商业可行性等系列问题。

谢长君教授作为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新能源检测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专家委员。谢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构型、匹配、控制及测试探析”的主题报告。他认为,燃料电池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经济将储存在燃料中的能量通过电化学过程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提供电能的方式与电池类似。在负载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能保持燃料电池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燃料电池系统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长寿命。

针对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谢教授认为:新型车身结构、新型动力平台、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及使用寿命问题、燃料电池汽车基础实施建设,制氢储氢技术的突破、氢气站建设、催化剂成本降低、燃料电池与氢气安全等难点问题是亟待攻关的技术方向。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蒲健教授今天也带来了“千瓦级SOFC独立发电系统的研制”的主题报告。蒲教授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制造和系统集成,以及功能陶瓷方面的技术研究。同时也对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的技术做过研究。

蒲教授重点围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应用、技术路线及关键材料,包括电解质材料,阳极材料、阴极材料、高温密封材料,金属连接体材料,阴极接触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大面积单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电堆设计与计算机模拟,电堆制造与性能测试,系统集成技术与独立发电等方面做了深入报告。感谢蒲老师的精彩发言。

大家知道,加拿大巴拉德作为拥有全球先进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和解决方案优秀供应商之一,提供氢燃料电池电堆、模组、完整的系统等。通过交付高价值的清洁能源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降低客户的成本和风险,帮助客户解决质子交换膜项目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和业务挑战。目前已和中国政府、企业签订了多项重大项目,为中加两国的清洁能源合作建立了深远的意义。本次会议邀请到巴拉德中国区总裁余凌先生,他带来了“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介绍”的主题报告,并重点介绍氢燃料电池在重型动力、便携式电源、物料运输、备用电源、乘用车、铁路、太空、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巴拉德商务战略模式探讨。

范晶博士作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学科带头人,主任设计师,主要从事船舶化学电源技术的研究工作。他在“水下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及挑战”主题报告。范博士重点介绍了水下动力能源系统架构,水下常规能源应用的特殊性,选择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的优势比较,水下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应用现状,全球燃料电池潜艇市场分析,氢能与电能匹配等精彩内容。他认为,“氢能”和“电能”联用是水下常规能源的终极方案。

作为给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基础设施,加氢站是氢能源综合利用领域中的关键环节,承接了上游制氢到下游燃料电池车辆用氢这个重要节点。

何文作为北京派瑞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有着丰富的加氢站建设运营经验,曾参与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研发与示范项目和天然气制氢及高压氢气加注站”等示范项目建设。何总在“氢能基础设施发展及展望”的主题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氢能发展现状,加氢站技术发展,国内外加氢站经济性分析,加氢站安全管理规章,审批流程等内容做了精彩报告。

朱斌教授是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能源技术系教授级研究员。朱教授在“先进矿物燃料电池的研发”的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一个革命性突破技术—单部件无电解质燃料电池。该技术将燃料电池的三部件的所有功能整合为一个独特功能的半导体离子材料。同时针对燃料电池发电单元制造,独特的相界超导设计,天然矿物的半导体离子材料,“无”成本,一品多用等内容进行了坦诚交流。

嘉宾互动环节

在上午的嘉宾主题对话“车载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中,受邀嘉宾对燃料电池技术突破,产业化进展,国外家用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的寿命与成本,燃料电池标准体系建设,氢的来源等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分享。

在下午的嘉宾对话主题“氢储能技术与分布式能源”环节中,来自中广核新能源公司的徐文辉处长对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动,储能技术对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影响等热点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与会专家对嘉宾关心的燃料电池零排放,降低成本,转换效率,加氢站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目前,国内外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还面临着成本高、高效制氢储氢能力不强、加氢站数量较少等瓶颈。全球能源革命的紧迫性给氢能及燃料电池这项能解决核心挑战的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成为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新高地,一批杰出企业正在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我国已经认识到氢能与燃料电池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意义,不少省市已经把氢能和燃料电池作为重点来推动,科研院所、企业界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池创新正成为能源革命的一焦点,中国正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发力。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列入15项重点任务第9项,同时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明确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的具体战略方向、创新目标及创新行动。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

根据国家能源技术创新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立健全氢能及燃料电池规模化应用的设计、工艺、检测平台。基本掌握高效氢气制备、纯化、储运和加氢站等关键技术,以及低成本长寿命电催化剂技术、聚合物电解质膜技术、低铂载量多孔电极与膜电极技术、高一致性电堆及系统集成技术,突破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系统集成、过程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在动力电源、增程电源、移动电源、分布式电站、加氢站等领域的示范运行或规模化推广应用。这将催生一批新的产业领导者,由此带来的投资机遇不言而喻。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燃料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