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高性能水锂电技术成业界关注焦点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3-03-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上周四,本报以《充电10秒,汽车能跑400公里》为题,对复旦大学专家研发的高性能水锂电技术作了报道。文章见报后,课题组负责人吴宇平教授的手机被“打爆”,共有100多家企业上门“求宝”,希望与研发小组合作,将该项技术尽早投入产业化。
 
  课题组凭借全新发现的“电位穿越”理论,使电量更多、更耐久稳定的新型水锂电成为可能。这100多家企业来自全国各地,远至兰州、广东,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许多企业负责人与吴教授并不相识,直接到复旦大学化学系楼下找,有的辗转寻到吴教授试验室门口“堵人”,甚至包里带着草拟的合作意向书,准备亲眼看了实验结果后就签约。
 
  来自西安一家企业研发部门的董先生直言,这样的创新技术在能源技术市场就是“香饽饽”,大家都看到了巨大商机,上门“抢人”也在意料之中。“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技术,能颠覆目前所有的出行方式”。在浙江经营能源企业的范先生心情迫切,向吴教授抛出绣球:“我做民营石油已经17年了,在浙江有占地500亩的工厂,资金雄厚,我愿前期投入1000万―1500万元完善现有技术,然后再投入资金进行产业化小试,小试成功就工业化配套生产!”
 
  据了解,工信部科技司、上海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等也对这一技术表示关注。
 
  尽管此前吴教授非常希望与国内企业携手,但面对汹涌而来的接洽,他并未急于作出决定,反而给不少上门者“泼冷水”。在他看来,目前虽然实验室制备的水锂电,其能量密度已比目前传统技术电池高出80%,但距离产业化还很远,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从设备制造研发,到材料制备工艺优化,到测试环节,每一步都要尽可能完善,这不是两三年的事儿,”他希望未来的合作方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要盲目乐观。
 
  记者手记

  喜忧参半
 
  一次跟踪采访,喜忧参半。喜的是,科研成果引来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关注,反应迅速,或可令水锂电这一新技术尽早登上生产流水线。忧的是,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技术转化的今天,这样的关键技术,政府部门、企业也许本该更早些知晓,更早些加入。
 
  忽然想起最初采访吴宇平时,教授说起的一件小事:《自然・科学报道》杂志上刚刚发表了他关于水锂电技术的论文,美国能源研究所就与他联系,希望合作。
分享到:

关键字:高性能 锂电 技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