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电池厂商备受关注
对于中国政府采取的这种方针,中国国内的电池厂商无不活跃起来 注2)。各公司纷纷展出了配备本公司电池的电动公交车,表明了执行政府方针的态度(表1)。

在数量众多的电池厂商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中国银通新能源(Yintong Energy,YTE)。该公司是2009年刚刚成立的新兴企业,总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拥有500名左右员工。该公司在大型汽车厂商云集的展场中确保了最大展区,显示了其存在感。
YTE的特点是,在技术方面与中国其他的电池厂商截然不同。该公司除了采用中国主流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的铁系锂离子充电电池外,还展出了负极材料采用安全性高的钛酸锂(Li4Ti5O12(LTO))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目前,全世界能够制造LTO锂离子充电电池的企业屈指可数 注3)。
注3)在日本只有东芝能制造。
YTE的LTO电池技术是从2010年10月收购的美国公司Altair Nanotechnologies获得的。在YTE的控股公司中国佳能投资控股(Canon Investment Holdings)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魏银仓是钢铁业和不动产业的招财人物。据说YTE公司的资金很多都是通过魏银仓获得的。
1年前才开始涉足电池业务的中国企业通过收购美国企业来提高技术实力。可以说,YTE的做法最直接地表现了当今中国企业的来势凶猛的势头。
各公司实现1kWh三万日元出头的价格
不仅是YTE公司,中国的其他电池厂商也在稳步提高技术实力。中国正逐渐走出由铁系锂离子充电电池厂商独领风骚的局面。
例如,比克电池(BAK Battery)展出了正极材料采用Co-Ni-Mn系、即3元系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圆筒型单元的形状为直径18mm×长65mm的“18650”尺寸。
虽然采用了3元系,但电池售价控制在了每Ah 11元。电池单元的电压为3.6V,因此可以计算出,1kWh只有约3100元 注4)。BAK还宣布,已经开始面向中国的大型汽车厂商奇瑞(Chery)和东风汽车(Dongfeng Motor)等提供所开发的电池。
注4)日本电池厂商销售的汽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目前每kWh的价格约为7700元~1万1550元左右。
另一方面,从事铁系锂离子充电电池业务的厂商则以更加便宜的价格公开了产品。例如,中国的雷天电池(Thunder Sky Battery)展出的电动公交车用铁系锂离子充电电池每Ah的售价仅为1.2美元,格外便宜。电池单元的电压为3.2V,每kWh的价格为375美元。价格便宜是“彻底控制制造成本的结果”(雷天)。
笔者实际参观雷天的工厂后发现,年轻工作人员们通过手工作业进行电池模块外壳的研磨以及质量检查。似乎是以低廉的人工费,利用人海战术来降低制造装置的导入成本,从而实现了价格便宜的产品。
通过低价出租车涉足EV市场
当电池厂商还在积极展示电动公交车及电池技术时,已经在销售方面先行一步的是中国最大的电池厂商比亚迪(BYD,图3)。该公司公开了自主开发的电动公交车“K9”。湖南省已经决定购买1000辆。

另外,BYD在出租车的EV化方面也已小有成就。面向出租车改装的EV“e6”已经导入深圳市,目前,约有50辆EV出租车行驶在深圳的大街小巷。BYD的首席执行官王传福在EVS25上登台诠释了政府方针的正确性,“在中国,一辆公交车实现EV化后可削减相当于30辆乘用车的温室气体,而一辆出租车EV化的效果则相当于10辆乘用车。也就是说,要想实现中国的低碳化,相对于乘用车,首先从公交车和出租车的EV化入手更有效”。
与BYD一样,很多汽车厂商都从出租车的EV化中发现了商机。品牌力不敌BYD的各中小企业则着力宣传低廉的车辆价格。例如,中国万得国际集团(Wonder International Group)就发布了6万元的低价位EV出租车(表2)。
与BYD一样,很多汽车厂商都从出租车的EV化中发现了商机。品牌力不敌BYD的各中小企业则着力宣传低廉的车辆价格。例如,中国万得国际集团(Wonder International Group)就发布了6万元的低价位EV出租车(表2)。

注5)正极材料采用Co-Ni-Mn系的3元系。由100个层压型电池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的电压为3.6V,电流容量为100Ah。模块的外形尺寸为105mm×95mm×250mm。重量为3.5kg。
当然,为了控制成本,该车在性能方面也有妥协的部分。比如,采用了输出功率为20kW、扭矩为53N·m的小型马达。车速最高也只有70km/h,不过“作为在国内行驶的出租车,(因为堵车情况严重)这已经足够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