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国内石墨三大主产区之一,山东的石墨产业现状如何?经济导报记者22日前往石墨主产地青岛平度进行了调查,发现实际应用中还是鲜见石墨烯身影,但已有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试图分享技术研发的成果。
多数技术尚未量产
“技术上还是很难产业化。”22日,青岛市最大的石墨企业青岛黑龙石墨集团(下称“黑龙石墨”)办公室主任周崇斌告诉导报记者,石墨方面的技术多数还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距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路,尤其是高端产品石墨烯,平度目前几乎没有相关方面的应用。
“不太知道石墨烯这种新产品,平度没有。”平度市国土资源局矿产科郑春波向导报记者证实,他在矿产科工作了20多年,尚未听说平度有石墨烯技术的应用,“很多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周期是很长的。”
他还透露,现在平度石墨开采量已经很少了,多数矿区企业都已停止开采本地石墨,而是去黑龙江等地开采。
在石墨主产地难见其踪的石墨烯生产技术,却在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包括青岛企业新华锦(600735,股吧)(600735)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曾因该技术而涨停。
导报记者了解到,在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的前一日,浙江大学公告称其高分子系教授高超的课题组制备出一种超轻气凝胶,该新材料由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构成,预计此技术对处理海洋石油泄漏有很好的应用。此前,欧盟委员会曾宣布将石墨烯加入“未来新兴旗舰技术项目”,将在未来10年内投入10亿欧元。
这种背景渲染,加之工信部发布的指导意见,19 日,石墨烯 概念股华丽家族(600503,股吧)(600503)、中钢吉炭(000928,股吧)(000928)、新华锦的股价涨停;22日延续上涨势头,19家相关上市公司中有13家的股价继续上涨,其中中国宝安(000009,股吧)(000009)涨停。
导报记者注意到,上述相关上市企业基本都没有真正利用石墨烯的相关技术投产,多数只是有石墨烯方面的构想或对石墨烯相关行业有涉及。新华锦与石墨烯扯上关系,缘于新华锦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青岛海正石墨有限公司拥有石墨探矿权,不过该公司没有开采资质,没有石墨矿山;另外,新华锦集团还持有黑龙石墨30%多的股份。
粗放加工为主
“我们这里只能进行比较简单的粗加工。”22日,在平度石墨主产区张舍镇,青岛磁龙石墨有限公司(下称“磁龙石墨”)总经理刘玉贵告诉导报记者,现在很多技术只是听说过,也知道加工出来的产品功能很强大,但没见过应用。
在磁龙石墨加工车间,刘玉贵向导报记者介绍了石墨加工的过程:把开采出来的石墨经过加热膨胀,进入压缩模板,压缩形成石墨导热板材、石墨柔性板材、石墨增强板等。此生产线工艺简单,加工的成品越薄,技术含量越高。
据导报记者了解,磁龙石墨属于黑龙石墨和韩国企业的合资企业,拥有日本进口的板材生产线一条,自有生产线两条,原料由黑龙石墨提供,产品主要销售给韩国三星、LG、四川长虹(600839,股吧)等电子企业。黑龙石墨则与美籍华人共同投资组建了青岛龙泉石墨有限公司(下称“龙泉石墨”),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印度、墨西哥等地。
“技术上我们没有优势,很难和国外企业竞争,也很难争取到国外的大客户。”周崇斌表示,之所以和国外企业或人士合作,除了希望学习他们的技术,也希望能通过他们打通国际市场。
对于平度石墨企业而言,放慢甚至停下开采的步伐,可能会迎来技术革新,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开始重视研发
导报记者走访张舍镇发现,该镇拥有石墨企业数十家,但还在开采的只有两三家,不少矿区里全是积水,吸引了很多附近的居民前去钓鱼。
刘玉贵告诉导报记者,2012年普通石墨的价格维持在4000元/吨左右,和2011年有很大差距,现在行情也只是略有好转,这导致不少企业停工,等待行情好转。
周崇斌表示,虽然张舍镇地处偏远,但所产鳞片石墨是石墨行业里的“贵族”,所以黑龙石墨决定停止开采,毕竟石墨不会贬值,以后可能有更好的利用价值。
“有时候石墨出口价格很便宜,但经过国外加工,企业再进口的时候就贵了好几倍。”刘玉贵认为,困扰现在石墨产业发展的还是技术,依靠粗加工只会浪费资源,必须让那些“看起来很美”的技术真正得到应用。
这样的想法也让石墨企业开始寻求转变。据了解,黑龙石墨共拥有4个石墨矿山采矿许可证,除龙泉石墨、磁龙石墨外,黑龙石墨在黑龙江开设了北大荒(600598,股吧)黑金石墨有限公司,另外成立了一家专门的研究开发公司青岛龙迪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与北京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都有过合作,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周崇斌表示,公司以前的研发投入比例不大,以后应该会加大力度。
“虽然黑龙石墨成立专门的研究公司有一定风险,但一旦研发出新成果,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济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解传喜表示,企业应主动出击,参与研发,以加快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