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新能源尴尬来自央地两级政府规划失误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企业报 发布时间:2013-04-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就在全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的时候,中国新能源企业却相继出现让人扼腕叹息的消息,国际市场受阻,光伏产能过剩,企业亏损严重,很多中小企业停产,被业内人津津乐道的朝阳产业为什么会面临如此之多的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日前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关键问题出在了政府。
 
  《中国企业报》:目前新能源发展整体不尽如人意,您认为导致之一尴尬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林伯强:新能源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产能过剩,其中的原因应该有很多,很重要的原因是整体发展规划和政府的位置。
 
  中央政府缺少对前期战略整体规划,这是中央政府的责任,中国到底需要什么规模和路径发展新能源,比如风电、太阳能,中央政府没有做好战略规划,这是中央政府的一个失误。
 
  地方政府的失误则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与中央政府一样,对新能源缺少整体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或间接介入,虽然中央政府也有新能源补贴介入,但没有地方政府如此直接推动和如此大的影响。
 
  作为政府,对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应该是鼓励发展的。但是无论什么产业都有产业链问题,新能源业不例外,其产业链包括研发、设备、利用等链条。
 
  事实上,新能源没有政府是肯定做不成的,但政府站在产业链的哪一个点上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上,政府应该站在研发和终端利用上。研发的回报比较慢,需要技术突破、技术革命等等,从研发出新产品到运用再到回报,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另一方面,终端利用,只有政府支持否则谁也做不了,并不是中国是这样,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包括美国、欧洲等都需要政府的补贴。而中间设备环节,理论上政府是不应该介入的。如果有成熟的终端利用,自然而然会有人来购买设备,循环起来,设备环节就会发展。
 
  中国的问题就在于是从中间环节——设备开始做起,可以说中国新能源业都是从设备开始做起的。虽然也有研发,但前期核心技术并不在中国,还需要从国外购买图纸等,说明中国在研发上还是欠缺的。
 
  如果让企业从宏观角度把握则是比较困难的,企业毕竟只是很可能从一个点出发考虑,很难从整个面出发,现在能看到面的企业应该不多,也就是说,把握目前这个市场风险的企业不多。新能源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之处,成功与否关键看政府,这就更为复杂了。
 
  抛开新能源的清洁低碳,目前新能源产品还不具备足够竞争力,无法与火电、水电、核电相比,包括价格高、稳定性差等等,没有道理让市场拿出更多的钱购买更差的产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太阳能等新能源需要国家补贴的原因。而中国比较大的努力都放在中间环节,因此,出现今天的局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中国企业报》:一直在提产能过剩,但为什么钢铁等行业也有产能过剩,却没有像新能源这样大起大落?
 
  林伯强:目前,其他行业也有产能过剩,但没有新能源产能过剩得严重,过剩的程度差得很远。风电还好,主要市场在国内,产能过剩只是不赚钱而已,就像水泥、钢铁等。但太阳能行业产能过剩则是过大到不靠谱,有消息说,中国目前太阳能产能在40吉瓦左右,而目前全球太阳能利用在20吉瓦到25吉瓦左右,2012年,中国太阳能装机量只有3吉瓦多。太阳能产业过剩与水泥、钢铁业等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
 
  中国新能源的问题是短时间内,把精力都放在了设备上,出现大规模过剩。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如何才能破解这一局面?新能源如何突围?
 
  林伯强:新能源属于朝阳产业,熬过去就会非常好。
 
  接下来则比较简单,就是行业整合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比较简单的过程,就是企业倒闭,能存活下来就继续生存经营。之所以说新能源业属于朝阳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夕阳产业就是这个东西没有人要了,但新能源不是,还有人要,只是短期内没有人需要那么多了而已。因此是短期通过整合去产能的过程。
 
  但中国比较特殊,由于涉及地方政府,就没有西方发达国家整合进行的那么痛快,当然也可能没有那么惨烈。纵观国内外新能源业不难发现,新能源企业出现倒闭首先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蔓延至中国,中国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应该已经有很多小公司停产倒闭,只是小到不足以引起各界关注。
 
  目前比较主动的是政府把需求做大,同时被动的做法则是让企业倒闭。两边同时做,供需则能达到新的平衡。短期需要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解决目前的产能问题。
 
   企业停产倒闭看来是不可避免的,需求有限,政府《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吉瓦以上。最近提高了,但也不会满足产能那么多,那么快。
 
  新能源和其他产业的不同在于,很多问题是市场难以解决的,只有政府能够解决。新能源相关的外部性问题(包括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都只有政府解决。之所以发展新能源,是因为新能源对资源和环境有利,可以实现低碳发展,但这一好处对普通消费者短期基本没有什么好处。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使用哪类能源火电还是新能源发电基本无差异,(觉悟高的消费者会有差异?)更进一步讲,他们甚至可能还不希望用新能源,因为不够稳定。
 
  靠政府解决并不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只是政府解决,首先要摆正位置,什么地方该管什么地方不该管,管了不该管的问题,那么就会造成很不好的后果。帮助企业搞研发,把新能源电价、补贴政策、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发电等规划设计好等等,是政府应该做的。
 
  目前新能源行业面临的局面只是短期现象,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则今后会发展得相当好。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尴尬 来自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